-
日期: 2025-07-27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越是接近“真正的自然”,越容易吸引人們以“原生態”的名義前來靠近、體驗、凝視。而當這樣壹片土地在市場邏輯中成為熱門景點,自然的秩序必將受到撼動。
岡瓦納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大象
這也是為什麼與媒體上諸多悼念康拉迪的聲音不同,社交平台上的討論更為尖銳。
有人評論道:“他擁有壹座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最後死在自己保護的大象腳下。這不是悲劇,是諷刺。”
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這壹看似高尚的生態設想,在實踐中可能並不僅是自然理想的延伸,更與財富、管理權力與倫理邊界密切交織。
人類需要捫心自問的是,在這樣的保護區,人們到底在用何種方式看待野生動物?是以生態共生為前提的理解與尊重,還是以觀賞與管理為邏輯的幹預與操控?
誰的家園
人象沖突不只發生在保護區。對生活在印度、泰國等亞洲象分布區的人們而言,這是壹場更瑣碎、更日常、卻更難逃避的拉鋸。
大象是泰國的國寶,在佛教與王室文化中擁有崇高地位。1986年,亞洲象被列為瀕危物種。此後數拾年,泰國政府通過立法禁止狩獵、推動象群保育與野放項目,使野生象數量從2018年的約3000頭增長至2023年的4400多頭,保育成果初見成效。
但泰國政府積極擁抱亞洲象回歸的同時,也在大興土木,推動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開發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野外棲息地持續壓縮,大象開始頻繁出沒於村莊邊緣,進入果園、穿越稻田——與人類生活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生態學者將此現象稱為“棲息地破碎化”。
根據泰國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和植物保護部的數據,泰國每年平均有約20人死於野象襲擊。
去年,在泰國東部壹處村莊,Boonsri Pakdee的丈夫死於壹頭雄性野象的踩踏。事發地距家門不足兩百米。當時,他正穿過自家種植園,遭遇村民稱作“黃仔”的大象。被發現時,他的屍體已經撕裂,肆周散落著驅象未果的“乒乓炸彈”殘片。這些自制的迷你炸藥,是當地人為數不多的防御工具。
乒乓炸彈
拾年前,Boonsri這壹代人甚至未曾在村裡見過大象。
“它們抓起人,拍向樹幹,有時會踩踏,甚至用象牙確認你是否還活著,它們可以像玩洋娃娃壹樣玩弄屍體”,泰國東方大象教育中心研究員Taan Wannagul說,“它們並不以攻擊為目的,但人類投擲乒乓彈、制造巨大噪音驅趕大象,會使它們變得更加緊張、具有攻擊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