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7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在北柳府这个人象冲突更为严峻的地区,不少居民甚至公开指责政府“将大象的命看得比人更重要”。
“我认为这不公平,需要更多的平衡”,当地村民Wannakham说,“如果有人死亡,政府最多提供5万泰铢(约1.1万人民币(专题))的赔偿;但如果一个人杀死了一头大象,罚款至少是20万泰铢(约4.4万人民币),还可能入狱。”
泰国北柳府野生动物保护区人象冲突致人死亡
与此同时,对于大象来说,甘蔗、香蕉和水稻是极具吸引力的食物。但当它们席卷农田后,泰国政府对庄稼毁损的赔偿远不足额,导致许多家庭陷入债务之中。普通人与野象之间的矛盾,在政府举棋不定、倾斜失衡的干预中越发激烈。
而在另一端的印度,这一矛盾的烈度已经推至极限。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亚洲象,约占全球总数的60%。这些象群自古便活动于印度南部、东北部与喜马拉雅山麓,大多数印度教徒也将其视为神圣的化身。
然而,快速城市化正在改写这段古老的共处历史。林地被砍伐,公路与铁路贯穿象群必经之路,原有的迁徙通道,被切割成一块块孤岛。象群失去了完整的栖息地,也失去了与人类保持安全距离的空间。
“印度的保护区总面积不到5%,但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其周边”,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主任Krithi Karanth说,“这意味着冲突已不再是例外。”
据官方数据,2018年至2023年,已有2000多人死于象袭——年均死亡人数是泰国的十倍之多。而象群的代价也不低:每年约百头大象死于电击、火车撞击或被村民报复性捕杀。
印度大象被雷电击中身亡
在冲突最严重的西孟加拉、奥里萨和贾坎德等邦,这种拉锯近乎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村落密布、贫困率高,人类与象群的活动区域几乎无缝衔接。脱离象群的雄象,尤其是正处“musth期(发情期)”的年轻公象,更易误入人类聚居地,带来致命冲撞。
为缓解冲突,印度政府试图建立更灵活的响应机制:设立象类预警App“Haati”,组织村民志愿者“象友”,沿迁徙路线部署红外监测装置……但广袤的地理、薄弱的基础设施与赔偿争议,使这些尝试常常止于局部成效。
NGO与研究机构也介入其中,为庄稼被毁的农户提供补偿。Krithi Karanth寄望于印度人对大象的文化亲和力:“或许正是因为信仰,人们才愿意为大象多做一点。”但她也明白不能盲目自信,因为没有足够的森林,再多亲和,也难以维持和平。
与泰国相比,印度的人象冲突的烈度更高、周期更长、后果更不确定。它不只是自然与人类的摩擦,更是一场关于空间、权属与现代治理边界的深层博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