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7 | News by: 今日加拿大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我一直以为是压力大,直到查出血液中B6超标,才明白问题出在那瓶『健康补剂』上。」
02
维生素B6的隐形毒性
维生素B6本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参与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可通过肉类、蔬菜等自然获取。
但它的「毒性」却常被忽视:一旦摄入过量,会直接攻击神经系统,引发不可逆的损伤。
欧洲一项文献综述显示,即使每日补充不足50毫克B6,部分人群也可能出现神经病变,且个体敏感性差异极大。
过去普遍认为「每日超200毫克长期服用才危险」,但现实案例早已打破这一认知。
澳洲药监局(TGA)2022年曾发布警示:「许多人对B6中毒一无所知」,而中毒者中,不少是因服用「镁补充剂」等非明确标注B6的产品。
截至2025年6月,TGA已接获174例与B6相关的神经损伤报告,但官方坦言「这一数字可能严重低估实际情况」。
03
监管滞后与企业回应
这场风波也暴露了保健品监管的漏洞。
TGA在今年6月的中期评估中提出,拟对B6补充剂实施更严格的分类管理:每日含量超50毫克的产品,将划为「仅限药剂师配药」;
超10毫克则需标注「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的警示;
成人每日摄入上限从200毫克降至100毫克,儿童标准更低。
这一调整源于此前的监管盲区:部分含B6低于50毫克的产品未标注警示,却仍可能引发中毒。
2022年TGA审查的32例神经病变病例中,28%涉及多种含B6产品,不少人因「重叠摄入」(同时服用多种补剂)导致总剂量超标。
面对争议,Blackmores回应称「所有产品均符合TGA规定,包括剂量限制和标签警示」,并表示将配合监管部门的最终裁定。
但受害者和律师并不买账。
04
保健品不是「健康保险」
Dominic的诉讼案正在唤醒公众对「保健品迷信」的反思:这些被奉为「健康标配」的产品,真的越多越好吗?
专家指出,多数人通过日常饮食已能获取足够的B6,无需额外补充。
而「重叠摄入」「忽视成分表」是中毒主因,有人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镁片、安神药,却不知这些产品都含B6,累积剂量早已超标。
更危险的是,许多人将保健品等同于「无害补品」,长期大量服用,直到出现症状才追悔莫及。
这不仅是某一品牌的问题,更是全行业的警示:保健品不是神药,盲目补充可能变成「隐形毒药」。
日常选择时,看清成分表、遵循剂量建议、必要时咨询医生,远比囤积补剂重要。
毕竟,真正的健康,从不是靠「补」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对身体的理性认知之上。-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