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7 | News by: 冷杉RECORD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释永信惹麻烦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但让整天舞刀弄枪的武僧们静下来读书习字,并非易事。武僧团成员从五六岁到二十出头,个个见过世面,历练过江湖,精明老道,比起他们,佛学院的年轻僧人们反而显得稚嫩。训练场上英气勃勃的武僧,课堂上都打了蔫儿,课桌前趴着仰着,什么姿势都有,讲台上老师一开口,下面不久就有人酣然入睡——能安静睡觉,老师们已经满意:总比在课堂上吵闹强。
释延祉是文化学院的管事僧人,为防止沙弥们迟到缺课,延祉和其他老师建立了一套考勤制度,缺课要老师批假条。缺课到一定课时,成绩作废。但作废一科成绩,哪里被武僧们放在眼中?面对胡乱请假的沙弥,延祉常常一边签下假条,一边告诫:“缺了多少课,我这里都有记录,到时候谁成绩不合格,就告诉方丈停了你们在武僧团的表演。”只有这句话,才可能奏效,外出访问表演是沙弥练功的最大动力。不过这种惩戒的最终决定权只有释永信。武僧团要出门表演,一些项目往往只有某个人才能完成,虽然旷课缺课时有出现,却难有实质性惩罚。
阿海看着这些孩子,摇头惋惜:“他们现在年龄小不知道,将来会后悔。就是将来出家,要留在少林寺,也必须有拿得出手的特长。你得有用、有上进心,方丈才会看重。少林寺不养闲人,谁在这里混日子,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寺院里就会出些钱打发他走,或者帮着找个工作。就算寺院不赶人,自己待着也没有意思。”
7点多,从山腰俯瞰下去,熙熙攘攘的游客正涌入少林寺的山门。这样的热闹一般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天黑下来。阿海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说:“我也要离开了。”
局级方丈
1981年释永信进入少林寺时,寺里破落如洗。30多位僧人没有足够的住房,冬天只能在大殿里打地铺。好在每人分得一亩地,僧人们都下田干活,一年打下万把斤粮食,能糊口。每天的早餐是咸菜、玉米粥,中午青菜加两个馍,刚能吃饱。天天一模一样的食物,被小和尚叫作“印版饭”,因为“就跟复印的一样”。
现在,常住僧人维持在200多人的少林寺,吃饭早就不是问题。资历老或地位高的老僧人都有了自己的单间,有独立的洗手间,备空调、电话,可以上网。
1980年代释永信陪同行正方丈去登封政府办事,往往从早等到晚上也见不上领导一面。如今,释永信身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佛协主席,按行政级别,可以享受局级待遇。少林寺迎来送往有数不清的名人显贵,甚至达官政要。
外界称他方丈,徒弟们称他师父,居士称他大和尚,还有一个少林寺老一辈的传统称谓:当家的。
释永信在少林寺的权威无可置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