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7 | News by: 冷杉RECORD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释永信惹麻烦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作为“当家的”,释永信在寺内拥有绝对权威,徒弟们在他面前理所当然地敬畏,但多数僧人踏进方丈室不会屏息凝气。他不会对僧人们有过多管制和苛责,因此寺院里呈现出各种活泼和轻松。但他的权威,在这方天地里是无可置疑的。
一位曾参与少林活动的宾客这样描述所见:一年少林寺在新建的禅堂举办活动,按规矩出入者皆需赤足,众人都在门口脱鞋,方丈也不例外。活动结束,门外雨下得正密,释永信边和嘉宾交谈边向禅堂外走去,行至门槛前,门外一名保安忙伏下身替释永信穿上鞋子,另一名保安替他撑起雨伞。整个过程中,释永信与嘉宾的对话没有中断,他甚至没有低头或旁顾。而后,他准备步下台阶,又一名保安见状忙半蹲上前撩起释永信僧袍的后襟,以免下摆拖在台阶沾上雨水。多年后这位在政府任职的宾客无限回味这一场景:“我机关里的领导,也没有这个待遇。”
2006年普京到访少林寺,在红地毯上能与之并肩而立的唯有释永信,有媒体这样记述,“连省里来的领导的座位都得靠后30厘米。据说一位当地领导试图把座位与释永信并齐,结果被普京的保镖架住,把椅子拉回了原地……在和一些地方官员合影时,释永信也开始出现在中间位置;在少林寺举办的一场活动中,有向领导赠送礼品的环节,安排的流程是,释永信站在原地,参会的领导排队前去受领。”
释永信对此的总结是:没有经济地位,就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更没有话语权。
一次次跟着行正上京要政策的苦涩经历让他知道,和尚也需要话语权。面对外界的批评,释永信曾说“我们修来的福,不用看别人脸色”,了解这句话背后意思的人不多。这句话,也是释永信耕耘少林寺20多年的真切写照。
1989年前后,释永信开始带着武僧团在世界各地表演少林功夫,很快享誉海外。他在自传中,罗列了与诸多名人显贵的合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
名人效应加上与国际接轨带来的好处毋庸多言。少林寺相继在柏林、伦敦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海外中心”,仅在美国就有130多家武馆。释永信简述过这些海外中心发展的过程:先花几万美元在当地租房子、收徒弟,“有点钱,就希望在那里按揭买房,再有点钱就买地建房子。”
走“国际化”路线,让释永信在经营理念上丝毫不输嗅觉最敏锐的商人。在国外体验过信息社会的释永信,从1996年就要求手下僧人们筹建少林寺网站。2002年,少林寺开通了官方网站,成为一时热议。电子商务兴起,少林寺旗下全资子公司“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就在淘宝开店,销售少林创意商品、开光法器、少林茶具、功夫书籍……
“少林欢喜地”在少林寺中也实际存在,就在山门旁边。前院是少林素斋,游廊里卖梅花桩CD架、铁头功书挡等少林创意商品;后院每隔半小时有一场少林功夫表演,游人在这里可以享受餐饮到文化体验一条龙服务。
“少林欢喜地”在少林寺的商业架构中仅属边角。1997年成立的少林无形资产有限公司和2005年成立的少林文化传播公司,是少林寺商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少林无形资产有限公司”是现在的称呼,前身是“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实业公司”)。2005年之前,少林寺与企业间的合作几乎全都依托实业公司完成。这种对外合作形式并不复杂,企业出资金和产品,少林寺出品牌。最简单的是授权使用少林名号,比如授权台湾某公司制作发行《少林传奇》系列动画片,对方支付给少林寺公司38万多元的无形资产使用费;比如与玩酷科技公司合作推广《少林传奇》的网络游戏。
释永信在经营理念上丝毫不输嗅觉最敏锐的商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