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7 | News by: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隐身”多年之后
曹乃谦今年低调地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
曹乃谦耳背,而且腰痛,坐两个小时,就得回硬板床上躺下休息。但已故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马悦然曾经却说曹乃谦“耳朵灵便”,因为他能敏锐地听到农民的生动语言,以及话外之音。
凭着这个本事,曹乃谦曾以黑马之姿在文学界声名鹊起。一位山西警察,一度成为最受瞩目的中国作家之一。马悦然曾多次公开说,中国有三个作家有希望获得诺奖,曹乃谦是其中一位。
“隐身”多年之后,曹乃谦今年低调地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长达70万字,900页。这次照例不谈诺奖,而是谈谈母亲,谈谈命运。
作家曹乃谦。本文图/受访者供图
“隐身”
在山西大同文瀛湖生态公园,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有一个老头儿在拉马头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知名作家。因为腰病不能出远门,如今曹乃谦的日常生活就是喝茶、下棋、拉琴,看国际新闻,关心中美关系和俄乌局势。与文学有关的工作,是给读者送上门来的书签名。
喧嚣早已远去。曾经几乎一夜之间,曹乃谦享誉全国。2007年,他在一年之内连出三本书: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以及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涵盖此前20年最重要的创作。
在年底各项好书评选中,这三本书频频入围各个“十大好书”榜单。仿佛横空出世,这个山西人一举跃入公众视野,有人称他“文坛黑马”,有人盛赞“文学鬼才”。这一年他已经58岁。
也是在那时,一个传言不胫而走:曹乃谦是中国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位作家之一,其余两位是莫言和李锐。说法来源于马悦然。在中国“诺奖情结”狂热的那些年,这个评价极为震动人心。
但聚光灯随后又暗了下来。在公众视野留下一个轮廓之后,曹乃谦又“隐身”了。实际上,是身体拖累了他。自从2004年起,他先是摘了胆囊,后又饱受脑血栓连番折磨,年年复发。他甚至具备了对付脑血栓的充分经验:舌头一僵硬,就赶紧躺下,等待一分钟后发作过去,如果半边身子逐渐都麻了,就得立刻去医院。
曹乃谦一直有个宏大的写作计划:长篇小说《母亲》。但身体状况不允许他长期伏案,再也无法完成长篇马拉松。于是他化整为零,一个个短篇写起来。2016年到2018年,这些短篇陆续整理成三本书:《流水四韵》《同声四调》和《清风三叹》。文章与书名一样整整齐齐,每本分数十题,写从他上学到母亲去世这半个世纪的故事。主角是自己,也是母亲。这三本书加起来,就是《母亲》。
他想再整理一遍,细细加工,但身体好转无望,一年不如一年。这几年又添了腰疼和头晕,便没再动手,三本书加上多年前的一个中篇,汇成108题,70万字。计划总算完成。
曹乃谦作品的体裁独特,或者说是自由。《流水四韵》《同声四调》和《清风三叹》三本书,以散文集的名义出版。汇总成一部时,却成了“长篇小说”。他常说,自己写的故事都是真事,但他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有些故事难免会而且是必须加入联想与虚构,甚至是大量的联想与虚构。这究竟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不去想它了。”
2025年5月,这本自传体长篇小说出版,书名已经不是《母亲》,改作《换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