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7 | 来源: iWeekly周末画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韩国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12月,尹锡悦戒严令事件后,韩国医保工会官员参加“尹锡悦必须走,扩大公共医疗保障服务”集会,批评他的医改政策失败。
尹锡悦政府“一步到位”的扩招计划面临的阻力必然加倍。去年2月6日,时任保健福祉部长官赵圭弘突然宣布:从2025学年起,医学生入学名额一次性调整到5058人,增幅达65%。消息一出,住院医师集体辞职、医大学生罢课休学。此次扩招是前政府医疗改革举措的一部分,旨在解决基础医疗领域和农村地区的医生短缺问题。基于韩国开发研究院(KDI)、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和首尔国立大学等国立研究机构的研究,尹锡悦政府认为,如果不进行扩招,到2035年将出现1万名医生的缺口。政府解释说,考虑到医学院的教育年限(6年)和住院医师培训年限(4~5年),2025年扩招的效果最早也要到2031年才能显现。
韩国政府在讨论招生人数时,最常引用的数字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医生数。截至2021年,韩国每千人拥有的临床医生数量为2.6人,在成员国中排名倒数第二(平均3.7人)。韩国医学界最大行业组织韩国医师协会(KMA)坚持认为,这并不构成问题,因为这一数字与医疗体系类似的日本(专题)(2.6)和美国(2.7)相近。医生们还指出,韩国未来将面临人口大幅萎缩,预计到2072年,韩国人口将从5100万骤减至3600万,这也意味着对医疗服务和医生的需求减少。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老年人平均需要的医疗服务是年轻人的三倍。韩国最有可能的人口发展轨迹是,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40%,2072年达到50%。与此同时,到2035年,还将有超过3万名医生退休。医生反对政府招生改革的第二个原因是担心大学的教育容量。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一些院校将难以提供正规的临床基础医学课程,教室、实验室,以及解剖课和实践操作所需的尸体数量不足也是问题。
不过,韩国医学界的激烈抵制行为也被不少大众和媒体解读为对既得利益的维护。数据显示,韩国医生平均年收入高达22.3万美元,这一数字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最高的,是韩国普通工人收入的七倍。这一现象背后还藏着韩国医疗教育体系的深层次问题:医学院的招生群体存在严重的阶层固化。就如同2018年大热韩剧《天空之城》中描绘的那样,顶级大学的医学院被视为社会地位的终极象征,上流社会家庭不惜一切代价将子女送入顶级医学院。这实际上与现实争议背后的利益格局高度相似。据悉,韩国80%的医学生来自收入前20%的家庭,首尔江南区等富裕地带的学生凭借优质教育资源占据绝对优势,使得医学教育逐渐演变为特定阶层的“特权”。医学界对扩招的激烈反对恰如《天空之城》中的精英家长们对“外人”闯入的恐慌。外媒援引韩国某位医学教授对此现象的评价:“这个群体形成了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他们将医疗体系的所有问题归咎于政府,在封闭的精英圈层中不断强化这种认知,最终成为一种主流信仰。”在这种群体思维主导下,任何改革都可能被视为对其特权的威胁,进而导致医界展现出近乎偏执的对抗姿态。
▲2024年2月,首尔世福兰斯医院外的急救车,由非医院人员抬担架。当时韩国逾60%的实习医生因罢工没有报到上班。
医届存在的问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