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8 | News by: 南方都市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房企跟投事件再次引发了舆论关注。日前,华侨城集团前员工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反映,在企业推行的“强制”跟投制度下,大量员工资金被卷入地产项目,如今因项目停工、资金未回正等原因难以返还,尤其部分被裁员工数额不菲的跟投本金被套牢。
“即便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仍要按原规则等待漫长的返还流程。”在他看来,这种“人走钱留”的状况让本就因失业而陷入生活困境的自己更添焦虑。
而针对前员工反映的跟投本金无法追回等问题,华侨城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跟投实质属于投资行为,有盈利也有亏损的情况,无论跟投人员在职或离职,项目盈利时均会按照相关跟投协议及跟投制度予以分红,项目亏损时也需共担风险。
另外对于员工关切,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与相关员工保持紧密、充分、友善的沟通,后续也将持续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工作。
“强制”跟投?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华侨城的跟投制度始于2019年。当年,企业发布《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跟投管理办法》的公告,对跟投相关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第一条明确提到,原则上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实施跟投,确因项目类型、性质不适合开展跟投的,应经公司党委会审批同意。
而在跟投人员上,必须跟投人包括项目公司负责人、项目公司部门负责人及由项目公司负责人提名的本项目公司关键骨干员工,项目公司隶属的二级单位负责人,二级单位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及项目直接相关投资拓展人员。其他项目公司员工及项目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员工可自愿跟投。
一份网上流传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跟投管理办法》中甚至有更明确的罚则:自愿跟投人员未按期足够缴纳认购金额的,取消其半年内的跟投资格并通报批评;强制跟投人员一直未足额缴纳跟投本金,在后续绩效考核时扣除所属项目公司及对应二级单位业绩考核得分5-20分。
华侨城集团前员工王田(化名)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文件内容的真实性。他无奈地向记者表示,自己投了8万元进去,到现在只拿回9000元。
2021年,王田和部分同事参与了公司项目跟投,2024年却突遭裁员。如今人虽已离开华侨城,可剩余的跟投本金仍沉淀在公司账户里,只能按当初的跟投规则慢慢等待返还,这让他满心焦虑又无力。
王田告诉记者,被裁员后的生活本就十分窘迫,而当初跟投的资金,是同事们攒了多年的积蓄,其中不少还是借来的。他们曾尝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可法院认为所谓强制跟投未达到“不跟投就解雇”的程度,因此不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强迫”,维权之路也随之受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