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9 | News by: 澎湃新闻 | 有4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英国当地时间7月28日,即世界肝炎日,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中国学者领衔制订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addressing the glob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rden)。
《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中国学者领衔制订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网站截图
这是《柳叶刀》成立200多年来,针对全球性重大疾病挑战,首次由中国专家学者牵头,携手日本、韩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51位着名专家共同制订的重大报告。该报告历时多年研讨,全文长达2.3万字。
报告指出,全球60%的肝癌病例可预防,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摄入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等。报告呼吁公众、医学界及政界对肝癌予以关注,并重点关注糖尿病及肥胖等高危人群。
报告预测,至2050年,由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严重形式)引发的肝癌病例占比增幅可达35%,若不采取紧急行动,预计未来25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数将翻倍。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87万,死亡病例76万,其中约43%发生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若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计到205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将分别达到152万和137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教授、樊嘉院士和日本近畿大学的Masatoshi Kudo教授为该重大报告专家委员会的联席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孙惠川教授和徐泱主任医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的曾红梅教授是该重大报告的共同第一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部分研究团队成员介绍研究成果。中山医院 图
全球肝癌病因结构显着转变
肝癌已成为全球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位列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中国的肝癌病例数占全球肝癌病例总数的四成以上,这主要与中国国内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密切相关。
周俭教授表示,肝癌已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健康威胁。肝癌是治疗难度最高的癌症之一,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水平仅在5%至30%左右。若不采取紧急干预措施扭转这一趋势,未来25年内的肝癌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或将翻倍。
此次《柳叶刀》报告揭示的一项关键发现,是全球肝癌病因结构的显着转变。传统上,人们将肝癌与乙型、丙型肝炎或长期酗酒直接联系。但如今,代谢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和代谢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正在迅速崛起,而肥胖和糖尿病加速了MASLD发展为MASH。-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