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9 | 來源: 棱鏡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嘉誠 | 字體: 小 中 大
按照李嘉誠習慣的“虛歲”來計算,7月29日是他的98歲生日。
生日前壹天,他選擇了“浪子回頭”。備受爭議的李嘉誠全球港口資產售予美資財團壹事,
以官宣中國內地投資者入局而獲得破解之道。
7月28日,長江和記(0001.HK)公告稱,擬邀請中國內地主要策略投資者加入其出售港口資產的交易,並特別強調,在未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和部門批准前,不會進行任何交易。
這則公告發布前壹周,已有多家媒體報道,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中遠海運)正在談判加入收購李嘉誠旗下全球港口的跨國財團。報道還稱,中遠海運要求在收購相關港口後,擁有關鍵的否決權。
中遠海運在最新國資委“央企名錄”中位列39位。截至2024年底,中遠海運經營船隊綜合運力1.3億載重噸、1535艘,規模為全球首位;在全球投資碼頭58個,其中集裝箱碼頭51個,年吞吐能力1.3億標准箱,同樣居世界第壹。
顯然,這家企業確有能力力挽狂瀾,是接得住招的“大玩家”。
各取所需是永恒法則
肆個月前的3月4日,長江和記曾發布公告:幾個月前,公司已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進行“獨家磋商”,並達成原則性協議。該財團由美國資管巨頭貝萊德、意大利航運業富商詹路易吉.阿蓬特旗下的“碼頭投資公司”組成。
根據協議,長江和記將向該財團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80%的資產,以及和記港口旗下巴拿馬港口公司90%的股權。預計這筆交易將為長江和記帶來190億美元的巨額現金。
貝萊德,這家由被稱為“華爾街之王”的猶太裔資本巨頭拉裡.芬克創立的全球最大資管公司,擁有足以吞下李嘉誠旗下港口的實力。而長江和記此次出售的港口控制權也是壹個世界港口交易歷史上的世紀“大禮包”,涵蓋了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199個泊位,及配套物流網絡:
包括扼守全球海運關鍵節點巴拿馬運河兩端巴爾博亞、克裡斯托瓦爾兩大港,歐洲最大的荷蘭鹿特丹港,以及英國、韓國、泰國最大的港口……不過,香港、深圳和其他內地港口資產,由長江和記旗下另壹實體“和記港口信托”單獨管理,不在此次出售名單之列。
彼時,恰逢地緣爭端的關鍵時期,李嘉誠賣港口的消息壹出,關乎大國博弈的命脈,輿論嘩然,批評之聲不絕於耳。原本預計於4月2日簽署的最終協議,自然也未能如期簽署。
如今,隨著央企的入局,事情似乎進入了壹個多贏的局面:
滿意價格的參照標尺,早已跟貝萊德談好——當時談妥的合計190億美元的現金收益(被認為遠超市場預期),基本等於3月4日公告當日整個長江和記的總市值1480億港元(190.34億美元)。有評論認為,如果這筆交易落地,相當於長江和記“憑空”獲得了壹筆與自身市值相當的現金儲備。
實力雄厚的中國內地投資者躬身入局,壹定程度上成為了交易的通行證,而且拿下業務版圖內的戰略性資產,本就是央企責任。至於全球“狩獵”資產的貝萊德而言,只要能獲得優質資產和穩定回報,控制權似乎也不是不能談判。
在資本世界裡,各取所需,讓入局者有利可圖,才是永恒法則。
據報道,中遠海運在新組成的財團中所承擔的具體角色和細節——比如否決權,或於今年9月底才能最終敲定。3月4日公告的那輪交易結構中,原本的分配是貝萊德控制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意大利“碼頭投資公司”控制其余的港口。
其實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稱李嘉誠考慮出售部分港口業務。當時,市場傳出價格更高:和記港口40%的股權,要價1500億港元,但終未談攏落地。這個數字也恰與今年3月長江和記公告190億美元極其相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