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9 | News by: 快刀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再看高端市场,更是让人咋舌。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被称为“月子中心爱马仕”的圣贝拉,最低套餐18.88万,最高档的女王套餐,100天要200多万。业内有个不成文的标准:年入40万-80万、净资产200万-500万的家庭才算“达标客户”。其他品牌如巍阁、茉莉智慧,价格也在13.88万到40万之间。
可即便定价这么高,90%的月子中心还是不赚钱。有知情人士透露:“成本2.5万的套餐,卖3万到5万都可能亏。”
为啥?因为成本太高了,换句话说,月子中心是个重资产。
在一些公开报道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李维华副教授研究连锁行业多年,他算过一笔账:月子中心对环境要求高,阳光、温湿度、洁净度都得达标,房租自然不便宜;月嫂、护士、营养师这些专业人员,工资也低不了;还有婴儿用品、月子餐,样样都得花钱。这些刚性支出,对现金流是极大的考验。
如在大城市开一家有一定规模的月子中心,没有几十万首次投资是拿不下来的,每月的固定运营成本同样不是小数。
就拿某家知名月子中心来说,早在2023年的房租花了1.26亿,占总营收的22.5%;劳工成本1.22亿,占销售成本的30%以上;光是月子餐,一年就花了4230万。这么算下来,利润空间被挤得所剩无几。
市场经济一直是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已经供过于求了,犹如房地产一般。
《中国母婴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月子中心数量增长了近80%,可需求只增长了40%~50%。也就是说,开的店越来越多,但愿意花钱去的人没跟上。
这背后,生育率下降是绕不开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出生率6.77‰,创了历史新低。而2016年,这个数字还是1786万。生孩子的人少了,月子中心的客户自然就少了。
可就在生育率走低的时候,很多月子中心还在疯狂扩张,连锁品牌心里可能想得更多的是资本的故事,而问题就容易出在此处。
爱家月子中心就是个典型例子,2024年一年就新开了37家店,进入17个新城市,年底号称“近80家门店”。扩张需要钱,怎么办?爱家想出了“低价引流”的招: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一对一”服务只卖19800元,比别家“一对多”还便宜。
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比如用低价吸引客户付全款,再用这笔钱开新店,新店再拉新客户交钱,循环往复。2023年生育率跌到冰点,月子中心数量反而增长80%,靠的就是这种“烧钱换规模”的玩法。
可这终究是饮鸩止渴,你降价,别人也得跟着降,不然就没客户,月子中心几乎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老路。
《中国母婴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月子中心的固定成本占比高达65%,但90%的同行都卷进了价格战。结果就是,大家都在亏损,只是看谁撑得久。2024年开始,这些泡沫终于撑不住了,倒闭潮也就来了。
总结下来,虽不乏客观的市场环境因素,母婴产业尤其是月子中心本身的畸形发展,却成了大量倒闭的主要原因。
03中产妈妈的月子服务该何去何从?
月子中心的倒闭潮,最受伤的还是那些把“去月子中心”当成生育标配的中产妈妈。她们大多是职场女性,习惯了高效、专业的服务,生孩子前就精打细算:请月嫂不专业,让老人来照顾容易闹矛盾,不如花几万块去月子中心,省心又科学。可现在,钱花了,罪却没少受,“月子自由”成了泡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