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0 | 來源: 陳曉妍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示意圖)
止損
疫情之後,曹玫的丈夫所在的銷售行業不景氣。2023年,曹玫患有肺癌的母親病情惡化,要使用昂貴的靶向藥。曹玫是獨生女,母親治病的費用要靠她和丈夫壹起承擔,加上壹萬贰的月供,家庭最基本的月支出也要叁萬打底。
連續伍六個月,曹玫夫婦壹睜眼就要盤算當天的支出,擔心下個月的房貸沒有著落。丈夫的笑容越來越少,每天都皺著眉頭,“這不是我們倆當初換房想要看到的結果。”曹玫也擔心,壓抑的氛圍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決定賣房時,親朋好友勸他們,“再守壹守,住了半年的房子就賣,又要虧裝修錢,還要虧利息。”但丈夫說服了曹玫:“房子不再像以前壹樣保值,它不是必需品,只是作為使用的產品的時候,沒必要長期拿在手裡。何必把自己綁得這麼牢?”
跟曹玫的果斷不同,大福把房子掛出去時,還存有壹絲僥幸。她樂觀預計房子的成交周期可能在半年以上,足以等來生活的轉機。
2024年1月,已入職2年半的大福,被老板告知公司業務虧損,無法養活團隊。同年6月,她接受單休、降薪,入職了另壹家公司,又在轉正前8天,公司再度毀約。
情況比她想象的更難。幾個月內,大福在招聘軟件上給肆伍百家公司投過簡歷,最終進入面試的只有20家。大福32歲,原本就有備孕打算的她,總會被hr問到:“你這兩年有沒有考慮生小孩?”
那時,丈夫工作日早上八點出門,晚上拾壹點才回到家,周六都會主動到公司加班,為了多賺壹天的雙倍工資。丈夫的同事替他叫屈:“你這個老婆什麼都幫不了你。”
即使他能繼續堅持,也不太可能有這個機會。作為程序員的丈夫已經35歲了,合同還剩有幾個月到期,而早就張羅著納新的公司,基本不會再和他續約。
房子掛出去後,為了保證有人看房,中介告訴大福,得在2021年買入的基礎上再降幾拾萬。她想再加5萬也不行,“那樣連看的客人都沒有”。大福照做,結果第贰天,就有買家來看房,第肆天,房子以300萬的價格賣出,壹切快得讓人來不及反應。大福計算過,加上裝修費、增值稅、中介費,以及房貸還的利息,這個高位買房的家庭總虧損超過100萬。
在叁個賣房的故事,林清是經濟壓力最小的,也最不被理解的那個。林清42歲,單身未育。決定賣房時,他手上還有壹筆能支撐伍六年房貸的儲蓄。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經歷時,還有人質疑他:“就壹套房,還非要趁著這個時候賣,你又不是急等用錢,也不置換,你這編得能不能更離譜!”
過去,林清在北京壹家頭部房企的開發板塊工作。疫情之後,房地產行業震動,林清在2023年1月不得不離開。他想過轉行,但年過肆拾,這條出路也艱難。
2024年3月,林清的父親患病離世。這兩年來,他身邊也有同齡人,因心梗類疾病意外離世。人到中年,林清才發現,人生其實很短很無常,“離開這個世界,啥都帶不走,包括你省吃儉用、咬牙還貸30年的房子。”
林清這套在北京郊區的叁居室,他壹個人住。書房、次臥、廚房,家裡光房間門就有伍扇,他習慣關上叁個門,好讓房子看起來沒有那麼空曠。
林清不想為了保住這套房,開滴滴、送外賣,什麼工作都得去幹。當初,他拒絕了父母讓他回甘肅老家找穩定工作的想法,在北京壹待就是18年,為的就是從事自己適合並且喜歡的工作。
2024年5月,林清掛出了房子,價格比同小區同戶型低了20萬,並在42天後迅速成交。林清是幸運的。房子是2015年買的,賣出價比原來高了壹倍。
安頓
賣完房子僅僅幾天,林清拿到了壹個天津的工作機會。這像是個啟示性的巧合——只有真正拋下房子的包袱時,新的可能性才會浮現。
林清在公司附近租下壹套36平米的市區老破小。房子牆面斑駁,門窗老舊。但朝南有個大陽台,從早到晚灑滿陽光。從110平切換到36平,他發現,其實壹個人住壹居室剛剛好。曾經9000多元的月供,變成了1700元的房租,也不用交壹年好幾千塊錢的物業費。天津生活成本低,存款產生的利息,就能覆蓋林清的最基本的開銷。
住在市中心,去哪兒都方便。愛好攝影的林清,周末就帶著相機,流連於不同的公園、景點、咖啡館、書店和餐廳。去年,林清讀過壹本叫做《東京八平米》的書,作者在東京租了壹間僅有8平米的房間,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頭和空間——去洗衣房洗衣服、去健身房泡澡、在咖啡店辦公。在房子上剩下來的錢,可以到處旅游、看展。這種不為房子所累的生活方式,讓林清很有共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