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来源: iWeekly周末画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基孔肯雅热由蚊子传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飞沫传播。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皮疹、肌肉酸痛、恶心及疲倦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的症状类似,病例可能被误诊。在没有明显关节痛的情况下,受感染个体的症状通常很轻微,感染可能不会被识别。
大多数患者可从感染中完全康复。在极少数情况下,该疾病可能致命。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被感染蚊虫叮咬后,症状最长可能潜伏12天,但多数患者会在3至7天内出现症状。
基孔肯雅感染没有特效药,患者主要通过扑热息痛等药物缓解疼痛。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公众,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目前有两种基孔肯雅疫苗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和/或已被推荐用于几个国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广泛提供或广泛使用。虽然大部分患者数周内可康复,但部分人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遭受疲倦和关节疼痛的困扰。有证据表明,患者康复后很可能对未来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
做好防蚊措施是关键
基孔肯雅病毒首先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被发现,随后在非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发现。1967年在泰国以及1970年代在印度首次记录了城市中的疾病暴发。自2004年以来,基孔肯雅病毒的暴发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气候变化是一个关键因素。气温升高、降雨模式改变以及湿度增加,为蚊子的繁殖创造了理想条件。这使得蚊子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从而扩展到新的栖息地。此外,病毒适应使病毒更容易通过蚊子传播,以及病毒已进入此前从未接触过该病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