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來源: iWeekly周末畫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基孔肯雅熱由蚊子傳播
基孔肯雅熱是壹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該病毒不會通過日常接觸或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飛沫傳播。
基孔肯雅熱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熱、關節疼痛和關節腫脹,此外還可能伴隨頭痛、皮疹、肌肉酸痛、惡心及疲倦等症狀。由於這些症狀與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的症狀類似,病例可能被誤診。在沒有明顯關節痛的情況下,受感染個體的症狀通常很輕微,感染可能不會被識別。
大多數患者可從感染中完全康復。在極少數情況下,該疾病可能致命。嬰幼兒、老年人和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現嚴重症狀。被感染蚊蟲叮咬後,症狀最長可能潛伏12天,但多數患者會在3至7天內出現症狀。
基孔肯雅感染沒有特效藥,患者主要通過撲熱息痛等藥物緩解疼痛。中國疾控中心提醒公眾,在排除登革熱之前,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目前有兩種基孔肯雅疫苗已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和/或已被推薦用於幾個國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廣泛提供或廣泛使用。雖然大部分患者數周內可康復,但部分人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遭受疲倦和關節疼痛的困擾。有證據表明,患者康復後很可能對未來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
做好防蚊措施是關鍵
基孔肯雅病毒首先於1952年在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被發現,隨後在非洲和亞洲其他國家發現。1967年在泰國以及1970年代在印度首次記錄了城市中的疾病暴發。自2004年以來,基孔肯雅病毒的暴發變得更加頻繁和廣泛。氣候變化是壹個關鍵因素。氣溫升高、降雨模式改變以及濕度增加,為蚊子的繁殖創造了理想條件。這使得蚊子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從而擴展到新的棲息地。此外,病毒適應使病毒更容易通過蚊子傳播,以及病毒已進入此前從未接觸過該病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