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來源: 蹦迪班長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而清華大學因其雛形是面向官宦子弟的“留美預備學校”,早期短暫采取了封閉管理措施。但在1928年改為國立後,也開始向市民開放。上世紀30年的清華園,甚至是北平市民的郊游勝地,春季桃花開時,相約游清華是壹大風尚。
就算是西南聯大時期,因戰時安全需要,學校短暫對外來人員實施登記制度,但依然沒有完全禁止進入,當地市民仍可進入校園。
可見,“開放”這件事,自現代大學在這片土地上生根以來,就同大學的本質壹同被完整繼承。其開放的傳統,從風雨飄搖的1898年,壹直延續到2020年。
2.大學校門的另壹邊,
是回不去的昨天
如今,恐怕只有出生於上個世紀的中登老登們,才會懷念曾經開放的大學校園。
因為這些登們擁有過去的記憶,用來對比。
那時候,你可以串校聽別人學習的選修課,可以去隔壁學校圖書館上自習,可以去你高中同學的大學宿舍打牌,可以跟社會人約在別人的學校裡打籃球,邀請來學校看你的父母吃食堂。
截圖於發稿前
在人人網還叫校內網的時期,人們曾經徹底打通了校內外。除了“學院路最值得聽的選修課”排名,還有人發起“帝都最值得吃的高校食堂”。這兩件事讓“串校”變成了壹種大學生中的常見活動,吃了多少所大學的食堂,在幾所大學的體育場打過球甚至成為壹種攀比資源。
我至今記得當年吃過的大學食堂我流排名——農大的公主樓餐廳,清華芝蘭園的自助餐,北語清真食堂的酸奶,北工大的菠蘿飛餅,央美8號樓的椒麻雞,中醫藥大學別具特色的節令點心……除此之外,我還鑒賞過學院路大部分學高校的宿舍和澡堂。
但遺憾的是,作為朝陽學渣,我未曾聽過幾所學校的課。因為當時總覺得來日方長,誰也沒想到,當時只道是尋常,通往文明的時代車輪上,還能裝著刹車片。
如果說“串校”這件事是學生的自發行為,那壹些以高校為圓心的社會活動,就是壹種官方或者半官方行為了。
那時候,高校發起的校內論壇,球賽,大型社團活動,逢年過節的校園演出等,很多都對外開放甚至賣票,有好事提交豆瓣同城活動是基操。
在如今被譽為贰次元荒漠的北京,拾年前也是遍地漫展,舉辦地有國會、國貿、農展館等核心地段展廳。其中壹個很有名的展子叫臨界,它的辦展場所在人民大學校園裡,公開向全社會售票,而展會發起方就是人大動漫社。-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