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来源: 蹦迪班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张没有音像制品号的“非法”碟片,在校园里卖出了几千张
3.那扇关上的门,
还有没有机会再打开?
在种种校园活动已成往事的现在,美院毕业展可能是为数不多面向社会的高校活动。但当毕设展变成“遛娃好去处”,任何人都可以对艺术品头论足聊两句的时候,这种原与他人无关的教研活动俨然成为社会人素质现场。
所以,近些年总有一种声音呼吁“大学能不能关上门办展”。
虽然以央美为代表的艺术类高校每年都在讨论类似的事情,但起码在当下,即便咬紧牙关也未曾关上大门的美院展厅,仿佛成了撑着大学对外开放之门的最后一根门撑。也许某一天,当其在种种压力之下折断,一个时代或就至此终章。
早在几年前,北大教授翻墙进校的事件发酵时就有人呼吁,后疫情时代,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再次向社会开放?
时过境迁,当口罩摘下,确实有一些高校响应号召,再次打开校门;也有一些知名院校用登记预约和限制人流等方式,延续了非常时期的管理。但有更多的学校,出于管理成本等种种原因,至今大门紧闭。
在“大学校园凭什么让外人进”的讨论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习惯了出校要跟辅导员报备,带人进校要有合适理由的“安全”管理。只能刷学生卡的高校食堂、图书馆、运动场,乍看之下给人满满的安全感,高耸而带电网的围墙将大学校园与外界完全隔开,打造一个物理意义上的象牙塔和理想乡。
在“围墙和大门其实是对其内部的人们提供了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的保护”的声音之下,短短几年前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如今变成了“极端”,仿佛大学生的精神和肉体经不起门外马路上的一丝尾气。在进教室需要用手机打卡,湖边约会的只有学生情侣,运动场看不见锻炼大爷的大学,如今再难复现“旁听哥”用四年读四所名校的奇迹。
水木社区的原型是清华的BBS
打开校门会怎样?打开大门让社会人进入,容易产生安全风险,容易让校内资源流失,容易产生经营成本……种种借口在3年的短短时间差距下显得并不是那么能立住。有学者认为,高校至今大门紧闭,更大的可能是尝到了封闭式管理的甜头,减轻了日常管理负担。
然而事实可能不仅于此。
拥有围墙就安全吗?体育中心也有围墙。
大门紧闭就安全吗?幼儿园性侵依然时有发生。
独属的设施就安全吗?吃出鼠头鸭脖的可不是门外的沙县小吃……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原子化场域,当“开放”在常识中被“封闭”所取代,外界自然代表了一种不安全。这里的“外界”不光代表了一墙之隔的大门之外,校园之外的社会真实,还包括了文化之外的文化,声音之外的声音,“我”之外的“你”。
在这种向内收缩的语境下,对大学职能的期待也在不断演化,从期待文明的进步,到期待先锋的诞生,到社会工厂的基石,再到安全与本分。在他者一概被拒绝的世界里,开放当然代表着一种不安全,因为“我”不会走出去,敞开的大门则意味着被入侵。
这是一种失控。而对失控的恐惧,代表着一种大家长心态之下的焦虑。
他们焦虑历史的重演,焦虑昨日的重现——即便一代人眼里昨日的幸福感,仅仅是大学便宜的食堂,安静的图书馆,以及春日的夜晚能随意行走在樱花飘落的校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