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来源: 绿庭健康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印度 | 字体: 小 中 大
04
面对《Bethesda Declaration》:不是摧毁,而是拯救
2025年6月,一封名为《Bethesda Declaration》的公开信引爆NIH内部争议。92位现任员工署名,250多匿名支持,抗议Jay上任后的拨款改革、裁员、国际合作限制、后勤经费压缩等。
此信迅速获得外部联署支持,包括诺奖得主、学术机构和国会议员。《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及多个科研组织纷纷介入讨论。
信中指控:NIH正在滑向“政治干预科研”的边缘,呼吁撤销行政干预、恢复拨款自主、捍卫学术自由。
Jay并未回避。他公开回应:“《Bethesda Declaration》对改革方向存在误解,但建设性异议值得倾听。”
他重申,改革目标不是摧毁NIH,而是修复它的公共使命。
这场事件不仅暴露NIH内部的深层断裂,也揭示了美国科研治理在新时代所面临的价值冲突与政治考验:是向公众负责,还是继续自我循环?
结语:改变叙事,重启科研
Jay Bhattacharya从未是社交媒体的宠儿。他没有爆款账号,也不会制造算法流量。他沉默寡言,却敢于撬动沉疴;他不追热度,却精准击中制度要害。
他的 X 账号由斯坦福学生代管,发帖频率远不如他的敌人对他的引用频率高。他不靠“讲人设”博眼球,却始终铭记一件事:医学若不能服务于现实中的挣扎个体,就不过是精英互利的自我循环。他懂那个为胰岛素价格焦虑的堪萨斯母亲,也懂疫情封锁中沉默的黑人男孩——这些人,是他科学信仰的锚点。
在国会山,他回应对“非主流研究”的质疑时说:“异议不是问题,它是科学的氧气......”这句17秒的发言,悄然传遍了全美研究者的内部群组。有人开始重新质疑统计模型的前提,有人重拾对临床数据的原始尊重。Jay带来的,不是一场动员,而是一种复苏。
这场改革是否成功,尚无定论。它可能半途夭折,或被下一任推翻。但它已留下不可抹去的印记——在一代年轻科研者的心中,留下对制度的重新想象。
在这个高呼“追随科学”的时代,Jay Bhattacharya提醒我们:
“科学从不需要被追随,它需要被审问。”
这句低声提醒,或许才是他在NIH任内最值得被转发的“推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