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31 | News by: 黄娜老师 | 有6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我下意识小声纠正了一下“是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的卢沟桥事变,不是1931年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哦”。
好在,这位院长为人直爽,心态不错,并没觉得被冒犯,还虚心的说,“这次我记住了,是七七事变啊”。
周围的那些她同僚们,好像对我们的谈话也没有很在意,刚开完会的他们每个人都若有所思,应该还沉浸在会上的领导指示内容里面呢。
怎么说呢,这位副院长,这老大姐1975年出生,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教授职称。
虽然她是工科出身,但怎么说她考大学之前也学习过高中历史吧?
更何况,了解中国近代史,尤其是14年的抗战史,跟你学文学理没关系。
只要你是中华儿女。
那么,既然历史和苦难都是真实的,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讲出来呢?
然而,长期以来,同样是遭遇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在西方叙事体系下,中国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远远比不过犹太人,甚至都比不过作为加害者的日本人。
当年遭到日本侵略的国家虽多,但如今除了中国和韩国以外,居然都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有意愿、有能力去拍摄这种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电影了。
所以,用各种形式好好讲这段历史,真的没毛病。
而且,在还原历史方面,《南京照相馆》拍得非常细心。
上面这个镜头就很有隐喻味道。
在沦陷前,国民政府高层开了很多次会,商量究竟守不守。
政府带头死守,肯定是豁不出去的。但毕竟是首都,一枪不放就跑了,“国际观瞻”又不好。
因此,他们决定还是要守一下的,比如在第二次会上提出的“以10个团守一下,然后撤退”的方案。来专门“表演”给英美爸爸看。
这点,《南京照相馆》里就有对应的历史情节。
国军有的号称奉命撤退,有的却又奉命不放人,互相拉扯最终酿成惨剧。
历史上,当年的“南京保卫战”总指挥唐生智曾一度宣称绝不撤退,并且做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工作,以死殉国的军中动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