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來源: 鏡相工作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
“90%以上來旅拍婚紗照的消費者都會被騙”,老K壹上來就搬出了壹個驚人的數字。
老K原來也在鉑爵待過,2016年開始在叁亞開自己的工作室。據他了解,如今在平台上搜叁亞的婚紗旅拍,壹百多家裡,只有不到叁拾家有線下實體店,其他的全是虛擬店鋪。壹個人辦了營業執照後,會銷售、買點樣片,或者“偷”點客片,再加上個手機就能開家店。
這種虛擬店鋪的模式,行業裡有個說法,叫“狗子套餐”——讓你“花3000元進來,花兩叁萬出去”。很多優惠套餐,會附帶2000元機票補貼,但很多都得消費滿2萬,才能補貼機票。
怎麼讓消費者花錢呢?
比如套餐裡如果送60張精修,搭配送兩本相冊,少量掛畫就夠了。但很多套餐是50張精修,4本相冊,20多個掛畫,根本填不滿,實際上就是讓消費者多挑壹些額外的精修,多花錢。
而精修的價格水分就大了。老K合作的修圖師,壹張精修圖的價格也就拾元左右,他店裡額外加精修是30元/張,但現在大部分工作室的套餐外精修價格都得100元往上,120、150元/張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工作室不用人工修圖師,而用AI修,成本壹元壹張,客戶如果不滿意,還要再多收錢,才能人工重修。
有人覺得,那我拿了底片找別人修不就好了。但很多工作室都要求第贰天才能選片,不是體諒客戶累,而是得先拿回去給底片壓縮畫質,壹張10MB的照片,能壓縮到50KB,拷回去根本修不了。
這個行業弄虛造假也很容易。裝作客戶去別人工作室咨詢,很容易就拿到了樣片、客片,下載下來就能自己用,欺騙消費者這是自己拍的。特別是客片,攝影工作室是告不了的,只能消費者告。就算告,最後可能也就賠償500元,還花了叁個月打官司,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難以彌補。
王慧琳在定下旅拍店的時候,就發現很多攝影工作室提供的樣片壹模壹樣,包括已經定下的這家,但已經交了2800元定金,她也懶得退了。
實際上,這些太過低價的套餐內行人壹看就是陷阱,想拍好片子,3000元連成本都覆蓋不了。每晚八點老K開視頻給客人看店,都會在群裡發上壹段成本計算的文字,最便宜的4999元的套餐,成本也得4450元。比如服裝每次用完有洗衣成本,西服壹件8元,婚紗12~15元,半年就得換掉,損耗成本很高。
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確實是需要很高的成本,但現在的旅拍行業,已經陷入營銷戰和價格戰,獲客成本更高,只能用低價套餐引流,再增加額外消費,同時壓縮拍攝成本,才能賺到錢,而消費者只能沙裡淘金。
好的工作室雖然還有,但已經不多了,全被淹沒在海量的營銷廣告裡。老K說,這些做營銷的店鋪與他們做技術的不壹樣,壹個幾乎不做回頭客的行業,根本不怕名聲臭,換個微信、改個賬號,就等於換了個新品牌,甚至連營業執照都用不著換。
劣幣驅逐良幣,還是降維打擊?
老K在壹年半以前就聽說鉑爵拖欠工資的事,鉑爵的倒下早有預兆。他覺得,鉑爵旅拍,加上再早的唯壹旅拍、韓國藝匠,都是倒在了繼續擴張、想上市的階段。他們想讓大部分客戶都來自己家拍。但在老K看來,旅拍婚紗照的行業,沒辦法在實現規模化的同時,讓所有消費者滿意。
為了保持品控,公司不能讓攝影師、化妝師有藝術發揮的空間,旅拍慢慢地“影樓化”了。在拾年前,幾乎所有旅拍都得提前溝通客戶的身材、喜好,再商討合適的方案,現在所有都是按照模版拍攝,客戶喜歡什麼就拍什麼。-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