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来源: 凤凰网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肖某某个人信息被全网曝光,照片被恶意制成花圈、遗像,他罹患严重 “创伤后障碍”,被建议收治入院,其年迈祖父受刺激后离世。
杨某也未能置身事外,个人信息泄露,遭遇海量辱骂调侃,一场校园纠纷让双方陷入困境。
2025年 7月 25日,武汉经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杨某全部诉讼请求,认定肖某某行为不符合性骚扰构成要件。
法院认为,肖某某行为有抓痒的高度可能,事发场景开放,两人两小时内无交流且都曾离开后返回,无法认定其有性暗示或性挑逗行为,杨某指控不成立。
但判决未能平息喧嚣。
次日,杨某在社交平台宣布 “已保研成功,顺利毕业,未来还会继续美美读博”,甚至扬言 “无论男生申请国外学校还是参加法考,我都会继续举报”。
这番言论被网友视为 “零成本诬告胜利宣言”,舆论再次沸腾。
公众质疑转向武汉大学:既然司法已还肖某某清白,校方当初为平息舆情作出的记过处分为何不撤销?
据封面新闻报道,肖母称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多次明确表示可排除性骚扰,记过处分是为当时舆情降温的应急处理措施。
若这一说法属实,学校当初的做法显然与武汉大学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校训精神背道而驰,尤其偏离了 “求是” 二字所蕴含的求真务实之核。
在追求真相与平息舆情之间,校方选择了后者,如今法院已裁决 “不能认定”,撤销处分本应是对 “求是” 精神的回归。
但面对追问,武汉大学始终缄默,这在公众对 “程序正义” 与 “校方担当” 的期待中划下更深裂痕。
风波中,7月30日晚有网友发现雷军抖音主页的 “武汉大学”标签突然消失。
雷军与武大羁绊极深,1997年起设立奖学金,多次捐资,2023年豪捐 13亿创全国高校个人捐赠纪录。
一审判决后,许多网友到其社交账号留言要求给校方施压。
标签消失在关键时刻被过度解读,直至当晚 11点多悄然恢复。
这场 “标签惊魂”,为珞珈山的七月添了更多耐人琢磨的注脚,也折射出公众对名校声誉与校友立场的复杂想象。
02 校友浮沉录:资本浪潮中的起落与唏嘘
珞珈山的故事,不止于校园。几位从这里走出的企业界校友,正陆续在时代浪潮中显露出挣扎的痕迹,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母校的荣光形成了微妙的对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