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1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皇帝 | 字體: 小 中 大
石刻中頻繁出現的“莫弗”
據澎湃新聞梳理相關碑拓料,北魏時期曾留有《皇帝東巡之碑》與《皇帝南巡之頌》,前者為拓本,後者殘碑仍在。
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398年遷都平成(今大同),公元437年,北魏太武皇帝拓拔燾結束巡視從鄴城返回平城的路上,拓拔燾在此彎弓射箭“矢逾岩山叁百余步”,同行者無人能及,遂作頌詞刊於碑上,即《皇帝東巡之碑》,此碑酈道元《水經注》和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都有記載,學界直到1935年才得見拓本,現在原碑已毀,遂成絕響。
另壹件《皇帝南巡之頌》碑地處山西大同,原矗立在筆架山北御射台中央,1993年遷至覺山寺內保護起來。所記是北魏和平贰年(公元461年),北魏王朝第肆代帝王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東出平城,巡視太行山東麓諸州,返經靈丘時與隨從眾臣在筆架山競射後為紀念此次巡視的“刊石勒銘”。在大同歷代數以千計碑刻中,南巡碑是集歷史價值、學術價值、書法藝術價值於壹身而且水平最高的壹通古碑。雖然碑身已殘缺不全,仍可堪稱北魏古都“平城第壹碑”。
北魏《皇帝南巡之頌》碑額
北魏《皇帝南巡之頌》拓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