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1 | 来源: 十点读书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婚姻 | 字体: 小 中 大
自我牺牲的情感陷阱
东亚婚姻家庭的环境下,许多女性容易陷入“自我感动式付出”的陷阱。
以下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为了这个家,我放弃了事业晋升机会!”
“每天忙里忙外,起早贪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我省吃俭用十几年,连件像样衣服都没买过,还不是为了你?”
她们包揽所有家务,压抑个人需求,牺牲兴趣爱好、社交圈乃至职业发展;
将自我价值完全绑定在“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上,期待以此换取伴侣的感恩、忠诚与家庭的稳定。
然而,现实往往残酷。
电视剧《小巷人家》里,黄玲便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她像大多数婚姻中的女性一样,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地为整个家庭付出。
家里有一台缝纫机,一有机会她就给孩子们做新衣服,但她自己却没有一套像样的衣服。
每次闺蜜宋莹劝她给自己置办一身,她每次都借口,上班穿工作服,下班回去干家务,做了新衣服也没机会穿。
对待孩子,她付出所有精力,侍奉婆婆,她也做到尽心尽力。
电视剧《小巷人家》
有一年婆婆过生日,她提前忙里忙外,烧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
等到所有人到齐之后,由于庄老太重男轻女的思想,便以没有座位为由,不让她和女儿上桌吃饭。
最后,她跟筱婷在厨房的角落里独自吃完了这顿饭。
但当婆婆脚崴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家里人却第一时间想到黄玲,把她喊过来伺候行走不便的老太太。
她每次感到委屈,丈夫却劝她大度:
“你是庄家的大嫂,我爸妈眼中的好儿媳,这点小事不要过不去。”
黄玲的自我付出并没有赢得丈夫的尊重,反而总是要求她燃烧自己,为庄家大家庭无私奉献,两人的婚姻也因此充满危机和挑战。
无底线的付出,往往换不来对方的珍惜,反而助长他人的得寸进尺。
更可怕的是,没有人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长久的牺牲得不到期望之后,付出者内心积累的委屈与怨恨终会爆发,化作指责与控诉;
而被付出的一方,则长期承受着“情感债务”的巨大压力,要么在愧疚中窒息,要么因无法“偿还”而选择逃离。
婚姻治疗师经常强调:
“过度牺牲”不是爱,是隐秘的“情感绑架”。
当一方完全失去自我,婚姻的天平必然严重倾斜。
真正的付出应如溪流滋养两岸,而非洪水淹没彼此。
健康的婚姻需要两个完整的“我”,而非你过度燃烧自己,对方背负情感压力的悲剧组合。
04
重建联结:
让婚姻焕发生机的唯一路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