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1 | 來源: 微微笑了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01.
人老了,很多事情就力不從心。
無論你願不願意,人生的下半場,都是下坡路。
日常生活裡,我們最怕談論的話題,除了死亡,就是衰老。
真正讓我們恐懼的,不僅是容顏的逝去,更是那種對生命失控的無力感。
正如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那段令人心碎的自白:
“老人的前途是病和死。我還得熬過壹場病苦,熬過壹場死亡的苦,再熬過壹場煉獄裡燒煉的苦。老天爺是慈悲的。但是我沒有洗煉幹淨之前,帶著壹身塵濁世界的垢污,不好‘回家……”
寥寥數語,就將晚景的淒涼與無奈,刻畫得入木叁分。
難道人生的終局,注定是壹場無可奈何的凋零嗎?
難道我們奮力攀爬壹生,只是為了走向壹個更陡峭的下坡?
對此,有位101歲的英國老太太戴安娜·阿西爾卻笑談衰老:
“我在壹生中,從未像現在這樣舒服地、長久地享受過自己。”
看到這句話時,我著實沉默了許久,原來衰老也不見得那麼悲慘與無力。
人們都說暮年是荒原,她偏要活成壹座繁盛的花園。
戴安娜·阿西爾,這位硬核老太太是壹名知名編輯。她壹生未婚,情人不斷,直到80歲還在熱戀,將89歲才動筆寫下震驚世界文壇的《暮色將盡》。
她用自己的壹生,向這個世界宣告:女人的劇本,結尾遠比開頭更精彩。
曾被問及單身壹輩子的感覺,戴安娜說,年輕時也有人說要娶她,她的感覺是“不屑”。
她認為,女人不壹定非要談戀愛,因為愛情並非生命的全部,生命中有太多別的事情值得去投入。
當你把所有關系都維持在恰當的范圍內,便無人能真正傷害你。
戴安娜承認,面對生物規律,個體生老病死的命運無人能幸免。我們都竭力延長這“凋零”的過程,甚至讓它比成長更長久。
她用壹生的經歷換來晚年無盡的回味和思考,讓變老變得有趣和值得期待。
02.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
是什麼讓她擁有了這份驚人的通透與力量?
是“放手”。
她說,社會給我們穿了太多不合身的鎧甲,叫做責任、得體與期待。
“我壹件壹件脫掉它們,才感到皮膚第壹次觸碰到真實的陽光。”
原來人生最奢侈的,不是擁有,而是放手。放開對他人評價的執著,放開對世俗標准的迎合,放開那個總想證明自己的“我”。
她年輕時也曾在別人的目光中步履蹣跚,在愛與不愛中反復拉扯。直到年華老去,她才徹底掙脫了所有枷鎖,活得比任何時候都自由。
當別人哀悼她失去的青春,她卻直言不諱:“我早已厭倦了年輕時那個愚蠢、焦慮,總在討好別人的自己。”
在撰寫《暮色將盡》時,她記錄下壹棵樹蕨的生長。
89歲的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看到它長成參天大樹,但她卻前所未有地享受觀察它的過程。她說,我低估了觀察它成長的樂趣。
這便是她晚年幸福的秘密:不再執著於結果,而是全然地享受過程。
她也曾反思,我放棄了婚姻,放棄了做母親,放棄了世俗意義的穩定,我究竟得到了什麼?
答案就藏在她的書裡。
她說,我存在的價值,不需要任何宏大的敘事來注解。
“僅僅是坐在窗前,喝壹杯茶,感受陽光壹寸寸挪移,我便已構成了宇宙間壹幅完整的畫。我的圓滿,無需向任何人交代。”
看待衰老,從生命角度出發,生命就是壹個奇跡,壹個禮物,壹個機緣。
能擁有這珍寶的人生,本身就是壹種幸運,壹種恩賜,壹種獎勵。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體驗人生這場旅途。
03.
有些靈魂,需要你親自去相遇。
讓生命好好成長,也讓自己優雅地、通透地變老。
讀戴安娜的故事,你會發現,衰老不是懲罰,而是壹份禮物。
它剔除了生命中所有虛華的部分,只留下最本真的內核。
談起撰寫《暮色將盡》的初衷,戴安娜直言:
她看到了市面上充斥著關於保持青春、生兒育女的書籍,卻鮮少有關於“凋零”的真切記錄。
於是,當她身心遭受疼痛的侵襲時,她問自己:“為什麼我不來記錄?”便是這樣的發問,促成了她這本坦誠而深刻的著作。
《暮色將盡》短短柒萬余字,帶領我們壹同探討了變老與死亡、愛情與性、宗教、與年輕人相處、興趣愛好、閱讀和寫作、後悔和遺憾等等人生課題。
戴安娜以近乎反叛的姿態,審視著生命最後壹段旅程。
正如壹位讀者所說:“如果壹想到自己能活到100歲,那我還有大把的時光可以去尋找自己,我就興奮不已。”
如果你也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衰老心存恐懼,或者,你只是厭倦了扮演那個“正確”的自己,那麼,我真誠地邀請你,去讀壹讀這本薄薄的《暮色將盡》。
對於自己喜歡的書,戴安娜曾說,與其簡單介紹,不如自己去讀。
願我們能在《暮色將盡》得到啟發,悟透人生,珍惜當下擁有的美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