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8-01 | News by: 爱范儿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90后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Figma 创始人Dylan Field. 图片来自: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为降低用户门槛,Figma 采取了「Freemium」,免费增值模式:个人和小团队可以免费使用基本功能,大型企业则付费订阅高级版本。这一策略大幅降低了新用户的采纳门槛,让 Figma 在设计师群体中病毒式传播。
当时竞争对手如 Sketch 仅限本地安装、Adobe XD 缺乏实时协作,而 Figma 凭借浏览器就能运行、跨平台无障碍,再加上实时云端存储和分享,大幅提升了团队协作效率。
现在回看,Adobe的收购失败,可能是科技行业最戏剧化的一次逆转:合并失败后,反而更强了。在 Adobe 忧心忡忡试图稳住旧王国时,Figma 用 多人协作与浏览器化操作,以及押注 AI,把设计工具做成一个操作系统的样子。
让「天方夜谭」成真
如今的 Figma 人人爱,但放在曾经,一个「浏览器上的 Photoshop」,堪称天方夜谭。
今年才三十出头的 Dylan Field,经历颇为传奇。小时候他是儿童演员,出演过 Windows XP 的广告。
后来他的兴趣转到了编程上,18 岁时进入布朗大学学习计算机。2010 年,Dylan Field 结识了擅长图形技术的学长 Evan Wallace。两年后获得 Thiel Fellowship 奖学金之后,他选择退学,与 Evan Wallace 一起创业。
以当时的浏览器技术,想要在网页上实现设计、绘图和多人协作,难度很高。
两位创始人各有长处,也各司其职。Dylan Field 拿到的奖学金,成了 Figma 的启动资金。并且他主导了后来的几轮融资,引入了包括红杉、Index Ventures 等资方。
Dylan Field 对于「协作」这个最核心的基因非常重视。在上市的公开信中,他把设计社区成员和 Figmates(社区大使)放在了最前面来感谢。
这两个人群的确在早期为 Figma 的推广起到了「自来水」的作用,完全是野生冷启动,不是靠营销砸出来的热度。
另一边,Evan Wallace 为 Field 所构想的前景,打下了最坚实的技术基础。他负责构建 Figma 的核心引擎,包括渲染引擎、多用户协作服务、矢量与文本编辑组件,以及插件系统架构。他还主导了利用 WebAssembly 和 WebGL 提升加载性能的底层优化,是 Figma 平台性能的缔造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