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8-01 | News by: 爱范儿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90后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左:Evan Wallace, 右:Dylan Field 图片来自:Figma blog
Figma 的转折点出现在 2016 年,当时它在设计师社区口碑渐起,但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微软的设计团队表达了对 Figma 的喜爱,但由于 Figma 当时完全免费且前途未卜,高层难以正式采用。
这促使 Field 意识到,只有商业可持续,产品才能走得更远。于是 2017 年开始,团队协作功开始收费,并推出企业订阅版本。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十分明智:收费并没有吓跑用户,反而让大型企业更加踏实地将 Figma 纳入核心工作流。到 2018-2019 年,Figma 的付费用户和收入曲线陡然上扬,公司从「烧钱换增长」转向自我造血。
一个冷知识是,Figma 或许是为数不多打入中国高校设计生中的新生代硅谷工具。一方面是因为 Figma 在做视觉展示和 web demo 方面得天独厚,更因为它的协作能力,适合学生团队做小组作业,甚至有学生拿来做 PPT。
可以说,Figma 是在非专业设计师人群中相当受欢迎的设计工具,非专业用户也构成了它三分之二的用户群。因此它也被称为「最适合写字的人用的设计软件」。
收购失败?不,是惊人逆转
真正让 Figma 腾飞,则是 2020 年的疫情,居家办公催生了远程线上办公的需求,而 Figma 仿佛早早为此做好了准备。大量分布各地的团队通过 Figma 云端共同设计,从线框图到白板头脑风暴都在一个平台完成,Figma 不仅是设计工具,更成为远程团队的虚拟工作空间。这段时期 Figma 用户激增,估值随之水涨船高。
极其迅猛的表现,让 Adobe 注意到了 Figma,随之开出 200 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Adobe 收购的折戟,并没有让 Figma 停下发展的节奏。实际上,这可能反倒让 Field 松了一口气:他本来也并不愿意被吞并。
在 Adobe 的收购接触期间,Field 已经着手开始搭建 AI 团队,2024 年,Figma 一系列的 AI 功能正式亮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