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1 | 来源: 黎顾百年V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尽管民国政府的财政困难重重,但作为孙中山的陵墓,这项工程的建设并没有受到影响。根据统计,第一期工程期间,国民政府共拨款了约44.3万两,但仍不足以完全覆盖建设费用,姚新记营造厂甚至自掏腰包,才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而后续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政府分别拨款了26.8万两和41.9万两。最终,中山陵总建筑费用高达127万两,约占当时清朝乾隆时期国库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一巨额开支在当时的民国政府中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特别是面对中央政府收入微薄,地方军阀截留税款等问题,能够拨出如此巨额资金,足见孙中山在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中山陵不仅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象征,它的建设过程也折射出民国时期政府的种种困难。尽管建造成本巨大,但中山陵的完成,确实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座雄伟的纪念碑,也成为后人对孙中山敬仰的物质载体。-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