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2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埃及和中國在航天技術領域的合作非常成功。公開資料顯示,埃及是首個在共建“壹帶壹路”框架下同中國在衛星領域開展合作的國家。埃中航天合作促進了埃及在航天技術領域的能力建設,為埃及自主發展航天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國際航天合作樹立了榜樣。
2023年12月,中國成功將埃及贰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埃及贰號衛星由埃中聯合設計研制,在埃及完成現場總裝、測試和環境試驗。這標志著埃及成為第壹個具有完備衛星總裝、集成和測試能力的非洲國家,這是埃及航天技術發展的壹個重要裡程碑。
2023年12月,我國成功發射援埃及贰號衛星 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報道稱,截至2024年12月,中方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涵蓋對地觀測、深空探測、衛星研制、月球探索、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中國航天“朋友圈”不斷擴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好地造福人類。
尼亞比亞格提到,中國與拾多個非洲國家簽訂了航天技術、培訓和地面基礎設施的雙邊協議。例如,突尼斯設有中國首個海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地面站,中國還在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資助並發射了多顆衛星,資助了埃塞俄比亞兩顆衛星和兩個地面站的建設。
“中方途徑可及且實惠,西方做不到”
英國開放大學國際發展講師弗蘭頓·奇耶穆拉認為,中國與非洲的航天合作是技術援助與地緣政治利益的戰略結合。 他表示,中國的航天技術公司將非洲視為主要市場,通過“技術外交”提供西方國家因成本或軍事考量而限制的衛星接入和基礎設施。
“這培養了善意,使中國成為可靠的合作伙伴,”他解釋說,“通過提供航天技術和設施,中國促進了非洲的電信、農業監測和資源測繪的發展”,推動了非洲發展,同時為中國服務創造了市場。
他補充說,建立地面站和伙伴關系增強了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商業和安全存在。
奇耶穆拉稱,非洲國家越來越傾向於與中國合作開展航天技術項目。相比西方國家,中國不設有政治條件和出口限制。“成本和可及性同樣是重要因素。中國航天解決方案更實惠,且包括技術轉讓協議,以建設當地能力。”他還提到,中國經常通過“壹帶壹路”倡議項目,將更廣泛的基礎設施投資與航天技術結合。
美國喬治敦大學助理教授布萊拉尼·吉利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中國在非洲新興航天領域的參與反映了其更廣泛的經濟和外交目標。
他表示,中國從衛星發射到地面站和導航服務的資助,使其成為非洲國家關鍵的發展伙伴,同時擴大了中企影響力。“這種公共和企業間的相互作用,推動中國成為塑造非洲數字和基礎設施未來的首要力量。”
吉利表示,對於非洲政府而言,“中國航天技術為他們的數字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提供了可及且經濟實惠的途徑,這往往是西方伙伴忽視的領域”。他還指出:“中國更願意以共同發展為框架來構建這些伙伴關系,不像西方援助那樣常常附帶明顯的條件。”
眼見中非航天技術合作不斷深化,西方媒體著急了,已經開始抹黑離間。
今年2月份,有英媒發布壹則長篇報道文章,以埃及首都開羅郊區的壹座太空實驗室作為“引子”,隨後卻逐漸“圖窮匕見”,提及中國在當地航天合作項目中的影響力。這篇報道將中國和非洲展開技術合作這壹正常之舉,加上美國方面長期炮制的荒唐論調,炒作渲染成所謂的“安全風險”。
與此同時,壹些美國軍方人士也跳了出來,炒作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所謂“威脅和風險”。伍角大樓更是聲稱中國試圖利用這些太空項目“脅迫”參與其中的非洲和發展中國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