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3 | 来源: 科学大院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3)灭蚊的新方法
现在已经在探索和初步实践的新手段很多。
比如用X光照射蚊子让它不育,把雄性的不育蚊子释放到野外,这些不育蚊子跟野生的雌性蚊子交配之后产生的卵是不能孵化的,从而降低野外的种群数量。
比如通过基因编辑给雄蚊引入特定的基因,该基因并不会让亲代蚊子产生异常,但却对后代致命。这些雄蚊跟野外的蚊子产生的后代会早早夭亡,这样也可以降低蚊子的密度。
比如向野外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类能够感染节肢动物的寄生细菌,蚊子感染之后,产生的卵不育,而且还能减低传播登革等病毒的效率。
另外,还有一些蚊子的肠道微生物可以抑制蚊子感染病毒,所以很多人也在尝试分离这些微生物往野外释放,希望起到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
不过,目前要想大规模推广这些手段,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对付蚊子?
我认为,不管什么灭蚊手段,只要这些手段的强度够大,蚊虫肯定会“反抗”的,比如产生各种突变。所以,任何手段都不要想着把所有的蚊子都消灭,而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这是其一。
其二,应该采取新的手段解析蚊子传播这些传染病的过程,通过阻断这些过程阻断疾病的传播(而不是杀灭蚊子),实现绿色控制。
另外,应该开发各种趋避的手段防止蚊虫叮咬,只要没有叮咬,疾病就不能传播。我们团队现在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这方面的个人防护来做的。我们从植物提取物里面也提取了一个新的小分子,这个小分子不能杀死蚊子,但是能干扰蚊子的神经系统,阻止蚊子的叮咬。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发了电蚊香、趋避剂等产品。并且在蚊子密度特别高的地方(新疆阿勒泰,西藏墨脱和西双版纳等地)做了很多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
实用信息
蚊子真是根据血型来寻找目标的吗?
跟血型关系还真不大。蚊子找叮咬目标,主要是三个因素:温度,蚊子的触角上有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是非常吸引蚊子的;气味,出汗、体表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挥发物都会散发气味。如果一个人体温比较高、呼吸二氧化碳比较多、身体气味挥发得比较多,蚊子就比较喜欢了。
在蚊虫较多的时间或地区,个人如何做好防护?能给大家一点防蚊提示么?
在室内可以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隔离蚊子。家中不要有积水,减少蚊虫滋生,蚊子的幼虫是在水里生活的。如果喜欢养水培植物,可以改成土培的。也可以用蚊香、电蚊香等驱避蚊虫的叮咬,
户外活动的时候穿浅色的长衣长裤,蚊子特别喜欢深色的衣服,特别是黑色的,穿那样的衣服就会“招蚊子”。另外,少去草地、树林、水边等蚊虫密度比较高的地方。在蚊虫比较活跃的时间,比如说日出之后两个小时之内,还有日落之前两个小时,减少户外的活动。户外活动时喷上趋避剂,现在最好的趋避剂仍然是避蚊胺。
作者简介
郑爱华,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动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媒介昆虫与病毒互作课题组组长。研究蚊媒和蜱媒病毒的传播和扩撒机制,以及新型驱避剂开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