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3 | 来源: 凤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发钱催生,效用正在衰退?
日本政府给娃发钱,最早能追溯到1971年的《儿童补贴法》。
当时给出的初版标准,是对有三娃或更多娃的家庭,每月每孩发3000日元,按当时的购买力换算一下,大致就是5~10罐的奶粉钱。
之后,这个补贴标准随着日本的经济状况上下波动,不断修改。到2024年,就变成了:
未满3岁的,一个月发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17元);
3岁以上的,一个月发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78元);
而如果家里有三个以上的宝宝,那补贴金额还会翻倍。
据统计,自2004年有数据可参考开始,作为全球率先对抗少子化的“先锋”国家,日本政府在生育这个问题上,已经砸进去了至少66万亿日元。
而他们烧掉了这个天文数字后,得到的结果则是: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不到73万,再次创造近年新低。
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有1成的日本人明确表示,“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措施,都绝不想生育。”
尽管在今天的日本,一个生育的家庭能获得50万日元的生育补助金,新生儿可以一直领津贴领到18岁,且在5岁之前享受免费的幼儿教育和保育。
但在《日本经济新闻》去年5月的报道里,仍有超过7成的受访者直言:
他们不婚不育,就是担心有“经济负担”。
换句话说,虽然日本政府砸钱催生的力度在这些年越来越大,但从民众端的视角看:
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到大学,大约需要花费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5万)到4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91万元)的养育成本。
相比之下,国家给的那些补贴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
发钱催生的“边际效应”很快就显现了出来。日本学者山口慎太郎“乐观”估算:
现在再增加1万亿日元的儿童津贴,也只能将生育率提升约0.1%。-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