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8-05 | News by: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对于作品的意图,谢拉德表示,她的画“是为了给一位人性被政治化以及被忽视的人腾出空间”——这种情感与自由女神像本身所承载的好客精神不谋而合,该雕像底座上刻着艾玛·拉扎勒斯(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诗,呼唤那些“无家可归、被风暴卷来”的“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谢拉德透过将自由女神重新诠释为尚未兑现的承诺之象征,试图震撼美国良知的断层。
一个分裂的象征
然而,这种同步性可能既是这幅画最深刻的吸引力,也可能是其最致命的弱点。
自1886年10月雕像揭幕起,它便遭到政治光谱两端的批评。女性争取投票权者批评这尊象征自由的女性雕像太具有讽刺意味,因为女性当时仍无投票权。同时,保守派则反对这座雕像暗示移民涌入美国,即那些雕像默默呼唤的“聚在一起的大众”。
谢拉德透过将自由女神重新诠释为尚未兑现的承诺之象征,试图震撼美国良知的断层。
尽管特朗普及其政府成员目前尚未公开谴责谢拉德的画作及其对一位黑人跨性别女性的描绘,但原订于9月19日开幕的展览主办方有理由担心,若展出该作将对资金造成冲击。
今年3月,特朗普第二任期才刚过两个月,他便签署名为《恢复美国历史的真相与理性》的行政命令,旨在削减对那些“贬低共同美国价值观、基于种族分裂美国人民,或宣传与联邦法律和政策不一致的项目或意识形态”的博物馆与相关计划的财政支持。
特朗普表示,史密森尼机构(Smithsonian)“已受到一种分裂性、以种族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影响”,并指示副总统万斯执行该命令。可想而知,谢拉德将自由女神重塑为黑人跨性别者,迟早会引起万斯的注意。
据福士新闻引述匿名消息人士指出,万斯在与谢拉德展览主办方会面后,表达了对其作品“觉醒”(woke)倾向的担忧。此后主办方开始对是否将画作纳入展览产生动摇——进而触发艺术家退出整个展览计划。近几个月来,特朗普行政命令的执行加剧了争论:国家象征该讲述什么故事——或者说,应被允许讲述什么故事。
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冲突点是位于宾州费城的独立国家历史公园,那里是自由钟(Liberty Bell)的所在地。白宫已要求该机构于2025年7月底前完成审查,确保其所有节目都能“提醒美国人我们卓越的遗产、迈向更完美联邦的稳健进程,以及在促进自由与繁荣方面无与伦比的记录”。
据报导,当局对该园区一些展示内容中特别感到不满,包括提及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曾拥有奴隶,以及奴隶所遭受的暴行,还有美洲原住民的待遇等。
无论政府多么努力并最终如何决定独立国家历史公园及其他联邦博物馆与机构展品的内容与语调,文化象征的共鸣难以被掌控。某些钟声无法重敲,裂缝仍在,而将谢拉德的画作排除在外,反而可能放大了它的影响力。有什么比隐藏的东西更显眼呢?
至于自由女神本身,艾菲尔在建造雕像时颇具先见之明地采用可挠曲的锻铁骨架结构,宛如弹簧网,使得雕像的薄皮能随时间的冲击而伸缩、不至破裂,这才保证了雕像历久不衰。那么,“自由”这个概念本身是否也能同样具有弹性与韧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