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5 | 來源: RFI 華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德國 | 字體: 小 中 大
德國計劃減少對中國風電部件、永磁體的依賴 https://t.co/wjeGu22RqG pic.twitter.com/AJVkMSXoWk—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August 5, 2025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周贰公布了壹項計劃,到2035年實現主要用於海上風力渦輪機的關鍵部件的多樣化采購,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此舉是德國政府更廣泛的“去風險”戰略的壹部分,其背景是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凸顯了在重要物資供應方面過度依賴單壹國家的危險。
該部門當天在壹份新聞稿中表示,“為避免過度依賴個別國家的進口, 歐洲風能產業和德國經濟與能源部共同提出了壹項計劃,旨在減少未來風力渦輪機中中國永磁體的比例。永磁發電機使風力渦輪機更高效、更緊湊、維護成本更低——尤其是在海上風電領域,它們是可靠且經濟發電的關鍵。目前,所需的永磁體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制造永磁體的稀土元素也同樣來自中國”。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指出:“我們的經濟需要強勁且富有韌性的供應鏈——對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例如風力渦輪機,尤其如此。德國和歐洲擁有強大的風能產業,我們希望重點加強和進壹步發展。這包括確保關鍵部件,例如永磁體始終可靠供應。我們希望系統性地減少關鍵部件的依賴,例如對來自特定第叁國的稀土元素的依賴”。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並發布了壹份路線圖,列出了包括澳大利亞和日本在內的潛在替代采購選項。該部門介紹稱,“通過這份路線圖,我們正與業界攜手推進這條道路。因為只有攜手合作,我們才能增強韌性。建立新的供應和價值鏈來源需要時間。今天發布的韌性路線圖旨在到2030年實現30%的永磁體來自替代來源,到2035年實現50%的永磁體來自替代來源”。
路透社報導指,德國希望到2030年將其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增加兩倍至30吉瓦,目前該領域僅滿足5%的電力需求,以幫助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發電產生的碳排放。德國經濟與能源部指出,中國提供了90%的永磁體,不僅用於風電,還用於電動汽車、機械制造和軍事工業。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表示,該部門支持產業多元化的措施包括促進外商投資、設立原材料基金、開展能源研究,以及支持與澳大利亞、日本等友好國家建立伙伴關系。歐盟《淨零工業法》的設計訴求將被納入後續進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