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6 | 来源: 镜相工作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 Keeta 攻港一年的概況及每月的增长趋势。图源:Measurable AI
今年3月,Deliveroo宣布退出香港市场。Foodpanda母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收购Deliveroo在香港的部分资产,Deliveroo的用户以及配送员将被转至Foodpanda。竞争对手的退出被视作Keeta阶段性的胜利,也被视作美团能够将香港市场的策略经验复制到中东市场的证据。
在电商领域,香港市场上的电商玩家主要有三类,一是以HKTVmall为代表的本地电商平台,二是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内地头部电商,三是亚马逊、eBay等国际巨头。
从2018年开始,淘宝和京东在香港的访问量超过了HKTVmall等本地购物平台。2019 年 1 月,淘宝全球访问量超过6.01亿次,其中3.98%来自香港地区,大约有2395万次的访问量,而当时香港只有750万人口。
但不论是Foodpanda、Deliveroo还是HKTVmall,都只是明处的对手。美团们来到香港,真正要面对的对手其实是自己、其他同样来自内地的巨头,和高成本、低渗透率、消费习惯频次和市场体量都不如内地的市场现状。
香港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一方面,香港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条件优越”:香港陆地面积仅有1105.6平方公里,截止2024年底有约753万人口,人均GDP位列世界前二十,人多、钱多、人口密度大。
但另一方面,即便这两年内地巨头下场,烧钱补贴培养消费习惯,外卖和电商的发展还是十分有限。高昂的人工、物价、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共同造就了香港外卖和电商市场的停滞。据香港统计处数据,在有购物节、优惠力度较大的2024年11月,香港零售总额中网上销售占比仅为9.3%。作为对比,中国内地2024年的这个数字是26.8%。
据Euromonitor数据,2015年至2019年,香港在线外卖订单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9%,外卖市场的渗透率仅为约4%至5%,占整个餐饮市场不到0.5%。后来因为疫情,外卖占比一度提高到30%,但疫情结束便很快滑落。2023年,香港外卖市场渗透率约为12%。而在内地,2024年外卖渠道占餐饮业份额约26%,43%消费者每周点外卖。
巨头们为什么要抢这块“小蛋糕”?
高昂的人工等成本,意味着钱会烧得比内地更快,但效率更低;与内地相比,用户的消费习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成本培养,更考验长期运营能力;竞争对手有扎根多年的本地老牌,也有国际巨头,且竞争环境更加公平,竞争难度更大。但巨头们依然要抢夺这块“小蛋糕”,是因为香港之外,还有着更加庞大且情况类似的市场,比如北美、欧洲、日韩等。
想要打破全球市场的格局,仅靠复制自己还不够,而语言和文化、商业环境、消费习惯都与国际接轨,又与内地高度联通的香港就是最好的练兵场。在香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营收或份额的增长,更重要的是验证了全球作战的能力。
如果能在香港跑通商业模式,就有了更大的信心,推向海外更复杂的市场。
美团就是这样做的。王兴曾在财报会上把香港市场定义为“探索国际首站”。在香港取得一定的成果后,Keeta紧接着去了中东。自2024年9月进入沙特后,3个月内在九个城市落地,5个月内市占率突破10%。下一站是巴西。
香港的池子,终究放不下这么多条“鲶鱼”,下一步,它们就要搅动全球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