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6 | 來源: 鏡相工作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 Keeta 攻港壹年的概況及每月的增長趨勢。圖源:Measurable AI
今年3月,Deliveroo宣布退出香港市場。Foodpanda母公司發布公告稱已經收購Deliveroo在香港的部分資產,Deliveroo的用戶以及配送員將被轉至Foodpanda。競爭對手的退出被視作Keeta階段性的勝利,也被視作美團能夠將香港市場的策略經驗復制到中東市場的證據。
在電商領域,香港市場上的電商玩家主要有叁類,壹是以HKTVmall為代表的本地電商平台,贰是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內地頭部電商,叁是亞馬遜、eBay等國際巨頭。
從2018年開始,淘寶和京東在香港的訪問量超過了HKTVmall等本地購物平台。2019 年 1 月,淘寶全球訪問量超過6.01億次,其中3.98%來自香港地區,大約有2395萬次的訪問量,而當時香港只有750萬人口。
但不論是Foodpanda、Deliveroo還是HKTVmall,都只是明處的對手。美團們來到香港,真正要面對的對手其實是自己、其他同樣來自內地的巨頭,和高成本、低滲透率、消費習慣頻次和市場體量都不如內地的市場現狀。
香港是壹個很復雜的市場。壹方面,香港在各方面都稱得上“條件優越”:香港陸地面積僅有1105.6平方公裡,截止2024年底有約753萬人口,人均GDP位列世界前贰拾,人多、錢多、人口密度大。
但另壹方面,即便這兩年內地巨頭下場,燒錢補貼培養消費習慣,外賣和電商的發展還是拾分有限。高昂的人工、物價、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共同造就了香港外賣和電商市場的停滯。據香港統計處數據,在有購物節、優惠力度較大的2024年11月,香港零售總額中網上銷售占比僅為9.3%。作為對比,中國內地2024年的這個數字是26.8%。
據Euromonitor數據,2015年至2019年,香港在線外賣訂單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6.9%,外賣市場的滲透率僅為約4%至5%,占整個餐飲市場不到0.5%。後來因為疫情,外賣占比壹度提高到30%,但疫情結束便很快滑落。2023年,香港外賣市場滲透率約為12%。而在內地,2024年外賣渠道占餐飲業份額約26%,43%消費者每周點外賣。
巨頭們為什麼要搶這塊“小蛋糕”?
高昂的人工等成本,意味著錢會燒得比內地更快,但效率更低;與內地相比,用戶的消費習慣需要花更多時間和成本培養,更考驗長期運營能力;競爭對手有扎根多年的本地老牌,也有國際巨頭,且競爭環境更加公平,競爭難度更大。但巨頭們依然要搶奪這塊“小蛋糕”,是因為香港之外,還有著更加龐大且情況類似的市場,比如北美、歐洲、日韓等。
想要打破全球市場的格局,僅靠復制自己還不夠,而語言和文化、商業環境、消費習慣都與國際接軌,又與內地高度聯通的香港就是最好的練兵場。在香港的成功不僅意味著營收或份額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驗證了全球作戰的能力。
如果能在香港跑通商業模式,就有了更大的信心,推向海外更復雜的市場。
美團就是這樣做的。王興曾在財報會上把香港市場定義為“探索國際首站”。在香港取得壹定的成果後,Keeta緊接著去了中東。自2024年9月進入沙特後,3個月內在九個城市落地,5個月內市占率突破10%。下壹站是巴西。
香港的池子,終究放不下這麼多條“鯰魚”,下壹步,它們就要攪動全球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