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7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俄羅斯 | 字體: 小 中 大
盡管因涉及烏克蘭戰爭罪而面臨國際刑事法院(ICC)的逮捕令,俄羅斯總統普京仍可能於下周出國,會晤美國總統川普。 然而,這份通緝令已實質性地限縮峰會的地點選擇,也凸顯國際司法的現實困境。
《衛報》分析指出,由於ICC的逮捕令對其125個成員國具有法律約束力,這意味著過去曾舉辦美蘇峰會的赫爾辛基(芬蘭)、日內瓦(瑞士)、維也納(奧地利)等地,如今都無法成為會談地點,因為他們有義務逮捕來訪的普京。
《美聯社》則深入剖析了ICC的執法困境。 報道指出,該法院完全依賴成員國合作,且合作紀錄參差不齊。 普京自通緝令發布以來,已多次安全出訪非成員國(如中國),甚至連成員國蒙古也未采取逮捕行動。
美俄中都非國際刑事法院會員國
更復雜的是,美、俄、中叁個世界主要強權都不是ICC成員國。 根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川普政府更曾因ICC調查美國與以色列的行為,而對其首席檢察官祭出制裁。 俄羅斯也同樣拒絕承認其權威。
ICC成員國也並非總是合作。 《美聯社》舉例,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在歡迎同樣遭通緝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便表示,他的國家不會逮捕朋友。
合作的罕見案例是菲律賓,該國前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因違反人道罪,已遭逮捕並關押在海牙。 盡管面臨執法困境,《衛報》認為,ICC的通緝令仍在國際外交上,對普京的行動構成實質性限制與象征性壓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目前遭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 (路透文件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