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8 | 来源: 看理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工作和休闲的二分法。休闲时间成了一种相对次要的存在,因此可以被牺牲。自由时间变成了被工作和资本主导的时间,成了不自由的时间。
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有必要去了解古人的智慧,看看在古典时期的雅典,人们怎么样看待工作和休闲。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工作和休闲的必要,休闲是为了放松身心、恢复精力,然后再回到工作里去。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把我们的休闲活动称为游嬉(paidia)。
游嬉的目的是更好地工作,为工作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游嬉时间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并不是真正自由的。
《人生切割术》第二季
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游嬉或者休闲之外,还存在真正的自由时间和活动。这种真正的自由时间和活动叫做闲暇(schole)。这里的闲暇既可以指真正的自由时间,也可以指真正的自由活动。
也就是说,现代人使用的是工作、休闲的二分法,而亚里士多德使用的是工作、休闲、闲暇的三分法。
从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来看,现代人的休闲是为了工作,学习充电也是为了工作,所以人会陷入没完没了的工作-休闲或者工作-消费的恶性循环,缺乏真正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
但是在工作、休闲、闲暇的三分法里,工作和休闲的目的是为了闲暇,是为了让人们在合适的时机能够停下来,然后去从事人们真正自愿的、没有任何外在功利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从事真正自由自主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会使用“操持闲暇”这个表达,为的是强调闲暇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典型的闲暇就是哲学沉思活动。
所谓哲学沉思不是学校里所教授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也难免沦为赚钱的工具。一旦成为赚钱的工具,成为功利性的活动,哲学沉思就变成了工作,也就不配称为自由自主的活动。哲学沉思必然是非功利的,是个人在自由时间内完全出于求知的兴趣而进行的活动。
认为只有哲学沉思活动才叫闲暇,这样一种精英主义观点可能适合很多读书人的胃口,但是很显然不适合大多数人。比起教条地坚持亚里士多德闲暇的观点,更应该适当扩大闲暇的范围。
哲学沉思当然是一种闲暇,但是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闲暇,也不应该成为最高级的闲暇。很多脑力和体力劳动也可以成为闲暇活动,比如文艺创作和手工活动,甚至家务劳动。
只要我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不是为了外在的实用目的,也没有任何外在强制所带来的紧张感。
比如说,不要在饿肚子的时候才想着做饭,赶紧填饱肚子,而是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并锻炼自己的厨艺,尽可能地做出一顿色香味俱全的晚饭。尽管把饭做好是首要目的,但可以享受做饭的过程,这时候做饭就是一种闲暇。
特别是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在工作之外,操持体力性质的闲暇,让思想投入同时又对体力有所挑战,这可以促进心理资源的恢复,得到更好的休息。
在操持闲暇的时候,被使用的时间真正属于个人,这种时间与工作和休闲时间产生了质的差别,因为这个时候,闲暇不能用功利的目的和金钱的标准来衡量。
闲暇成了真正的自由时间,也是真正自主的时间,意味着我们对某段时间拥有真正的主权。这种对时间的主权就像对国土的主权一样,是不容侵犯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