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8 | 来源: 硅谷生活家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媒体开始疯狂炒作,刊登假想画面,发表煽情文章:“西班牙人的暴行!”“地狱之门在哈瓦那开启!”“记住缅因号!让西班牙下地狱!”("Remember the Maine, to Hell with Spain!")。最后这个标题尤其成为风靡全国的朗朗上口的战斗口号。
媒体的渲染迅速将公众情绪从哀悼转化为战争呼声。国会收到成千上万呼吁开战的信件电报。总统麦金利本倾向克制,也没能顶住压力。
向西班牙宣战前夕,有些人主张借机吞并古巴,但也有不同意见。有些反帝国主义者如马克·吐温、卡内基等认为美国应该支持民族自决,不应进行殖民扩张。还有一些人不想看到以黑人和混血人口为主的古巴进入美国。
这时科罗拉多州参议员特勒提出了《特勒修正案》(Teller Amendment)。修正案明确表示,美国出兵只是为了帮古巴摆脱西班牙人的统治,战争结束后将把“政府与控制权交还给古巴人民”。
特勒修正案和战争授权法案绑在一起,安抚了国内的反帝阵营,让宣战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美国毫不费力地打赢了这场美西战争。1898年4月21日宣战,7月17日西班牙就宣布投降。
4.古巴与波多黎各的不同命运
战争结束后,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美国占领了古巴。但根据《特勒修正案》,占领是暂时的,古巴随后会宣布独立。
跟古巴命运不同的是波多黎各。古巴和波多黎各战前都是西班牙殖民地。波多黎各也是美国门前岛屿,也是一个好地方。但古巴人口多,黑人比例高,有长期激烈反殖民的武装斗争传统。波多黎各人口少,社会稳定,政治被动,比古巴容易消化。
美国战争期间的宣传是“帮古巴独立”,没提波多黎各,《特勒修正案》也没限制美国在波多黎各的动作。赶走西班牙人后,美国随手将波多黎各并入了国土。但波多黎各至今只是领地,而非正式的州,居民拥有美国公民身份,却没有总统选举权和国会完整代表权。
但美国对古巴独立也不太情愿。在古巴1902年独立前,美国通过了《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允许美国干涉古巴事务,赋予美国对关塔那摩湾的控制权,阻止古巴未经美国批准签署条约。
美国强迫古巴政府将该修正案写入宪法,作为从古巴撤军的条件。古巴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实际上成了美国的保护国。
下面几十年里,美国大量投资古巴的糖业、矿业和基础设施。古巴经济高度依赖美国,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专制腐败。
这种情况导致了反对美国干涉和国内腐败的民族主义和左翼力量的兴起,最终出现一个叫卡斯特罗的人,领导革命武装推翻亲美独裁政权,于1959年建立了新政府。
后来的历史就耳熟能详了。古巴开始推行社会主义改革,逐渐与苏联结盟。古巴与美国的关系迅速恶化,美国对其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两国进入长期敌对状态。
5.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今天回头看,美国的古巴政策是失败的:果子没摘到,邻居还变了仇人。如果当年像对待波多黎各那样一把抢过来,也许还能省下后面一些烦心事。
但话说回来,真这么干了,也未见得有好结果。古巴不见得能吞得下,搞不好还噎着;美国自己也可能提前暴露帝国主义嘴脸,让世界人民鄙视。
不过有一点我们都知道:美国虽然在古巴这件事上失败了,作为一个国家它异常成功。1900年代的美国还不是今天的美国,它在二十世纪发展成国际上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大哥大和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它的成功超出了当时的人最大胆的想象。
这可能正是美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它有侵略的本能,也有理想的包袱;有行动的冲动,也受制度的约束。这让我们在读历史时常常五味杂陈,它既是孔武有力的霸权,有时又显得纠结和矛盾。
有些事情,至少部分因为这些纠结吧,没能办成,比如古巴,它始终没抢到。
但有没有可能,在别处,这种克制反而成就了它呢?古巴的失败,是丢了芝麻,捡了西瓜呢?
我觉得是有这种可能的。或许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但让美国走到今天的,恰恰是因为它虽然霸道,却总还留下一些空间给复杂的声音和矛盾的想象。
那个在处理古巴问题上犹犹豫豫,不够简单粗暴的美国,让我怀旧。毕竟,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不是靠征服一块又一块土地,而是能用理想驾驭野心,用制度约束力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