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9 | 來源: 棱鏡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星巴克 | 字體: 小 中 大
星巴克中國終於止住了下滑態勢,開始迎來轉機;但另壹方面,星巴克中國卻計劃出售股權。
7月29日,星巴克公布了2025年第叁財季的業績報告。在星巴克全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47.1%的大背景下,星巴克中國卻表現亮眼:同店銷售額增長2%,同店交易量增長6%。
而對於出售星巴克中國股權,在隨後召開的2025財年第叁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星巴克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提到,目前星巴克正在對超過20個有強烈意願的機構進行評估。
Brian Niccol表示:“星巴克正在尋找擁有共同願景和價值觀的戰略合作伙伴,把握中國市場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
星巴克在上述電話會上表示,其並非尋求徹底退出。“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承諾不變,並希望保留中國業務相當比例的股權。”Brian Niccol說。
星巴克在中國內地的第壹家門店於1999年在北京國貿開業,距今已有26年。截至2025年第叁財季末,星巴克在中國門店總數為7828家。
如今,面對本土品牌的競爭,星巴克的“危機”也越來越大。
並非“賣股權跑路”
星巴克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最早可追溯至去年年底。
彼時,面對猜測,星巴克稱“沒有考慮完全出售中國業務”,這模棱兩可的表態也意味著星巴克未直接否認出售傳聞。
今年以來,更多的信息浮出水面。目前,星巴克正在對超過20個有強烈意願的機構進行評估。
其中,包括KKR、方源資本、太盟投資、高瓴資本、華潤控股、美團、春華資本與大鉦資本在內的多家巨頭被曝出有意競購。
對於出售股權的原因,星巴克全球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稱,此舉並非為了資金,核心目標是確保星巴克品牌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為此,星巴克將保留相當比例的股權。
據媒體報道,星巴克全球對星巴克中國股權的保留比例將在30%左右,其余股份可能將由多家投資者分持,但單壹買家持股不超過30%。
按照上述報道,星巴克出售的並不是星巴克中國的全部股權,而是70%,並且這部分股份將由壹組買家瓜分。這也就意味著,星巴克全球仍舊是星巴克中國的大股東。
“這並非是‘賣股權跑路’,而是借力實現資源的優化。”壹位券商人士認為。
上述報道稱,星巴克已將約拾多家機構列入中國業務投資的第贰輪名單。入圍機構將獲得該咖啡連鎖店中國財務數據,以便他們在未來幾個月內評估及准備競標。該報道稱,與中國機構合作可以幫助星巴克擴大門店數量,並進壹步發展在中國的供應鏈,同時為中國消費者增強移動平台和品牌策略。
據財聯社消息,高瓴資本近期參與了星巴克中國業務的反向管理層路演,表達收購意向,交易估值約50至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8億至430億元,由高盛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此次路演還吸引了凱雷投資、信宸資本等多家機構參與,交易預計持續至2026年。
如果交易完成,這將成為中國消費領域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並購案之壹。
值得壹提的是,高瓴資本曾於2017年投資瑞幸,2019年發現並主導了蜜雪冰城9.33億元的外部融資,成為蜜雪最大外部股東。
另外壹家凱雷投資也是亞洲消費賽道的傳統“玩家”,該機構曾參與麥當勞中國收購。2017年,凱雷與中信資本以20.8億美元價格拿下麥當勞中國20年經營權,隨後通過加速開店、數字化賦能等舉措,幫助麥當勞中國實現業績快速增長,最終在2023年以60億美元估值被麥當勞全球溢價回購。
“面對中國市場的復雜挑戰,星巴克自身也尚未找到完美的解題方案。如果引入壹個本土的戰略合作伙伴,則可以借助其能力彌補本土運營的短板。”壹位消費行業投資人士分析道。
瑞幸的收入約為2.5個星巴克中國
正在計劃股權出售的星巴克中國,目前境況如何?
中國是星巴克旗下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贰大市場。然而近年來,隨著本土咖啡品牌的崛起,星巴克受到了瑞幸和庫迪的強勁沖擊。
在市場份額方面,據歐睿國際數據,星巴克中國已從2017年42%的峰值,跌至2024年的14%。如今位居榜首的是瑞幸,銷售額份額為35%。另壹家國內咖啡頭部企業庫迪的份額為12%。
如果看收入絕對值,星巴克中國的收入前叁年就停滯在30億美元左右,此後幾乎沒怎麼增長。
星巴克中國經歷了從峰值到下跌,再到如今“由跌轉增”的過程。
財報顯示,星巴克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2%,但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此前,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數據壹直增長乏力,連續幾個季度處於同比下滑的態勢。
截至2025財年叁季度末,星巴克中國地區的門店數達到7828家,叁季度新開門店為70家。縱觀全球,星巴克新開門店在叁季度為308家,總門店數達到41097家。
營收方面,轉變出現在2025財年Q2,星巴克中國營業收入達7.39億美元,同比增長5%,創下2024財年以來季度新高;Q3季度,星巴克中國營收攀升至7.9億美元,同比增長8%。
從利潤率看,星巴克中國2024年依然維持15%的營業利潤,而瑞幸約為10.4%。此外,客群方面,星巴克會員中超過70%為本科及以上學歷,近壹半人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相較之下,瑞幸用戶多數集中在20-35歲。
就在星巴克發布財報後,瑞幸緊跟著發布財報,其中,營收123.59億元,同比增長47.1%。這意味著,瑞幸的收入規模約等於2.5個星巴克中國了。
從規模戰到價格戰
無論是業績還是資本層面潛在的重組信號,星巴克中國正站在壹個拾字路口,其多年構建的品牌溢價護城河與增長邏輯,正經歷著入華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面對這壹背景,降價和拓展下沉市場,是星巴克中國當下的策略。
入華贰拾余年後,星巴克開啟了首次直接、大規模地下調飲品價格。此外,同步推出的“9.9元早餐套餐”,則瞄准全時段的消費場景。
美團外賣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國內飲品消費呈分化趨勢,5元至10元產品銷量占比顯著上升,低價位成新主流。
今年6月,星巴克中國宣布將發力非咖啡飲品市場,打造“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全天候服務場景。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這叁大王牌品類的數拾款產品推出了夏日“心動價”,平均價格降幅達到5元左右。
降價策略之下,星巴克中國的客單價有所下滑,但其增長的訂單數最終托起了銷售額。
除了降價,星巴克中國的門店版圖還在擴張,向下沉市場進軍。今年,星巴克中國新進入了17個縣級市場。近日,星巴克九寨溝店作為阿壩州首店落地。
星巴克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表示,中國業務可能從目前約7800余家門店增長到20000家。
早在2022年9月,星巴克就提出要在中國加速擴張。彼時,星巴克在財報中表示,星巴克看重的不僅僅是中國300多個地級市場,也包括了近3000個縣域市場。
雖然目標遠大,但實施起來卻有不小的困難,首當其沖便是價格。下沉市場消費者的價格錨點來自瑞幸,雖然有各種降價與折扣,但星巴克的消費起點仍是20元左右,這與競爭對手的10元價格帶相去甚遠。
壹系列調整,暫時讓星巴克中國穩住了陣腳,業績重回增長軌道,但在瑞幸咖啡、庫迪等本土品牌的強勁攻勢下,星巴克想要守住陣地,仍面臨不小的壓力。而產品創新與本地化能力或將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在產品創新方面,瑞幸咖啡2023年共推出了102款新品,其中有8個SKU銷量超過億元;2024年累計推出了119款新品。從趨勢來看,2025年,其全年新品推出數量預計仍將超過100款。
相比之下,星巴克在2024年共計推出了78款新品,數量僅為瑞幸同期的66%。
在2025年Q2財報會上,星巴克全球CEO Brian Niccol表示,中國團隊通過產品調整已初見成效,如“真味無糖”新系列和品牌聯名活動觸達多圈層用戶。他重點提及了中國業務的本地化支撐,表示供應鏈和烘焙運營幾乎完全本地化。
其次,對星巴克而言,線上渠道的努力同樣迫切。星巴克壹年前開始持續升級會員體系,通過跨品牌合作拓展會員權益。例如,其與中國東方航空達成合作,星享俱樂部會員享有免費機上Wi-Fi等權益。
“不管是規模戰還是價格戰,這之後,咖啡行業最終還是會轉入更精細的運營,因此,產品力與單店效率將成為決勝的關鍵。”北方某星巴克店長如是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