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9 | 來源: 聯合早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房市 | 字體: 小 中 大
人人都談論出海,孫浩也嘗試拓寬銷售渠道,上個月已經和TikTok的泰國直播公司合作了兩次。不過,他發現“外貿也卷,價格壓得更狠,利潤還不到15%。”
訂單猛增日子已結束 業者:須習慣“微利時代”
吳英傑的項目利潤也壓縮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他說:“現在是‘微利時代’,能賺壹點是壹點。像以前那種房價飆漲、訂單猛增的日子,過去了。”
說到關店他還是難免心酸,但“至少後來證明是及時止損了,心裡好受多了”。
他說,自己還是對未來有信心,現階段只是練“龜息大法”——壹邊小規模接單維持生意,壹邊拿出部分積蓄到惠州老家投資民宿。“現在大家容易抑郁,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開心壹點”。
孫浩也堅信消費者需求依然存在,只是發生了變化。他說,以前每家的客廳都要有壹個大吊燈,水晶的、銅藝的,巴洛克風,“那就是經濟上行的美”。
現在流行極簡風,去掉多余裝飾的吸頂燈才是銷量最大的產品。孫浩覺得,注重實用、科技感和性價比,沒什麼不好,“時代變了,人也要順勢而為”。
學者:樓市難有第贰春 決策者不會走回老路
當前房地產危機尚未出清,上下游影響擴散,關稅戰又步步緊逼,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沉重挑戰,呼吁大規模救市的聲音壹直不斷。
即便如此,中國政府依然沒有祭出大規模的政策,而是采取降低房貸利率、推出“白名單”房企、保交樓等更具針對性的托底手段,來達到“止跌企穩”的目標。
學者認為,中國房地產庫存嚴重過剩,可能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完全消化。圖為建築工人7月15日在上海黃浦區街坊地塊舊城區改造項目進行房頂鋼筋捆扎作業 。(新華社)
今年7月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中國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強調“內涵式”發展,不再重擴張。
受訪學者認為,壹切跡象表明,盡管難熬,但中國政府不會再回到靠房地產驅動增長的老路上。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鄧鋼受訪時說:“中國的房地產作為壹個曾經的經濟發動機,已經熄火了,不能再承擔經濟增長的引擎功能”。
鄧鋼指出,中國房地產庫存嚴重過剩。在人口增長減緩、收入預期轉弱的情況下,房地產庫存可能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完全消化,最終庫存都會變成債務而非資產。“中國的決策者也清楚看到這壹點。”
在上海的獨立經濟學者、摩根士丹利前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受訪時也也研判,中國的房地產是不會有第贰春的。他說,中國領導人2013年就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已經明確了房地產的定位。
謝國忠指出,今年以來壹些地方政府重新啟動土地出讓,是為了穩住購房者情緒、減少拋售壓力,避免硬著陸。但這不意味著房地產政策轉向,“房地產正在變成壹個普通的民生產業,這個方向不會變”。
作為最早警告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經濟學家之壹,謝國忠說,泡沫最終到中國劃定叁條紅線才破裂,因為背後是“非市場力量”在支撐——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過分依賴、成為了樓市的“莊家”,給經濟、社會發展都帶來了很多問題。
若出手救開發商 只會埋下更多雷
謝國忠說,當前中國高層政治穩定,也更傾向做長期規劃。在他看來,房地產泡沫帶來了巨大的不良資產、債務,威脅金融體系。如果出手救開發商、或搞大規模刺激,只會埋下更多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