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0 | 来源: 雪豹财经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2019年左右,王道铁执导拍摄第一部电影。今年3月,他执导的《西游降魔篇之快活城》在网络平台上映,首日票房20万+,登上网络电影票房日榜第二名。
在做导演的同时,王道铁也在接触长剧,不断扩充自己的角色清单。但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还要归功于短剧。
3年前,听花岛为姜十七出演的短剧《爱的年龄差》挑选男主角:一位事业有成、沉稳深情的霸道总裁,需要找一位“叔系”演员。看到王道铁的一张照片,听花岛觉得,人物对上了。
彼时的王道铁已经在家休息好几个月,没有工作了。他没演过偶像剧,甚至已经很久没有演戏,有点没信心。没想到,得益于年龄与阅历带来的形象气质,王道铁演活了不少霸总角色,观众们把他当作短剧圈的“叔系”代表。
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演员,靠短剧翻红了。
要演好霸总,也得琢磨角色
王道铁主演的《家里家外》,是2025年短剧界的一匹黑马,上线72小时播放量突破10亿,成为现象级爆款。
这部短剧实景拍摄还原了二十世纪80年代的四川市井生活,没有狗血爽感,只有生活温情,不少观众评价它是短剧版《请回答1988》和《小巷人家》代餐。别说王道铁,整个剧组都没有想到它会成为超级大爆款。
那段时间,王道铁个人的微信指数创了新高,超过一众当红男流量。
很多人问王道铁,该怎么演霸总。他把霸总当作标签,“标签是没办法演出来的”。在他看来,每个霸总都是不一样的人物,“你理解的角色都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就像两个圆,演员与人物之间会存在相交的部分。
他喜欢琢磨人物,习惯为自己的角色写小传,但不是按照时间线,而是从三个维度切入。
第一个维度是角色的职业身份,他在社会层面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个是他在面对亲人、爱人时是什么样的状态;第三个维度是他独处时是什么样的。做好这三个维度的功课,就能解答出角色在不同场景、不同时刻会做出什么反应,知道该如何去表演。
关注王道铁的粉丝经常能在直播间听到他对不同角色的剖析,哪怕是一个哭戏,他也会一一拆解出不同角色会以怎样不同的方式去表现。
王道铁饰演的《家里家外》男主角“耙耳朵”陈海清是四川人,这或许是跟王道铁本人交集最大的剧中人物,也是他出演短剧3年来,入戏最深、最为投入的角色。
说着家乡方言,在实景搭建的剧组沉浸式拍摄17天,碰撞出了许多剧本中没有的火花。几乎每场戏都是在剧本框架基础上,让演员们即兴发挥,“很多时候戏演完了,导演也不喊卡,让大家接着演”。
其中有一场戏,是陈海清的妹妹陈雪梅遭受丈夫家暴、出轨后,想要回娘家,却被母亲驱赶,甚至反让女儿去道歉。王道铁回忆,当时每个人的情绪几乎都达到了顶点,陈海清在跟母亲吵架,妹妹在痛哭,“甚至要大于最终成片里呈现出的效果”。
等到喊卡时,不仅是演员们,导演也已经眼圈发红,声音颤抖。
长剧的质感,短剧的节奏
放眼整个短剧圈,王道铁自知是年龄最大的演员,没有之一。
一开始,他觉得自己不显年龄、比同龄人心态年轻,想尝试更年轻的角色,但制作方觉得不合适。外界的评价体系让王道铁意识到了年龄的限制,他花了一些时间自我消化,试图达成自洽。
“有些活泼热情的角色,年轻演员天然地就处在这样的状态里,和刻意调动是不一样的。30多岁的演员的一些经历,在演绎一些复杂、困苦的角色时,也会更有优势。”王道铁说。
更丰富的演戏经验、更具阅历的年龄,让王道铁形成了一套和大多数短剧演员不同的事业规划。许多短剧演员习惯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一年拍三四十部剧,一部剧拍3~18天,几乎365天都泡在组里。但过去一年,王道铁只拍了二十多部戏,平均一个月只有一半时间在组里。
这是王道铁选择的最舒服的演戏节奏。
在这样的节奏下,他在短剧中的表演被观众评价为“有长剧的质感和细腻程度”。还有不少观众,将他视为“拉自己进入短剧大门”的那个演员。
演了3年短剧,王道铁渐渐总结出一些能够反哺长剧的经验,比如对观众情绪的即刻感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