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1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诗慧自言是三人之中自我怀疑时间最长的人,担心现身或被人评头论足。
“一世的心魔”
熟悉性别议题的学者黎苑姗认同这种恐惧,她指受影响的并不只是受害者,社会整体也要承受负面影响——每个人都会担心自己随时被伪造色情影像。
她表示外国已有案例,色情影像被制作后会流通,甚至被贩卖,无人能确保制作成品不会外传。她解释,女性之所以成为主要受害者,是因为“性永远是一种羞辱她们很有效的方式”。
香港女生Janice数年前有过类似经历,有人将有其样貌的合成裸露影像私讯予她的朋友,有朋友也反映感觉图片像她本人。
Janice即时取消原有的社交媒体帐号,担心被跟踪的她不敢出门,甚至旷工,不时哭泣发恶梦。
“就算知道不是自己,我也觉得很羞家(有羞辱、丢脸的意思)。如果真的公开了,我没可能跟每个人解释,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是不见得光,是很丑陋。”
她和记者交谈时一度哭泣,“这个应该是一世的心魔。”
人工智能技术普及,也令深伪及数码脱衣技术变得垂手可得。
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的香港性暴力危机支援中心“风雨兰”透露,过去三个年度,中心曾处理过26宗涉及合成影像的求助。
人工智能普及,深伪及数码脱衣技术变得垂手可得。但黎苑姗认为,问题并不在于技术大众化,而是社会没有很强的道德取态去看这件事——觉得“可以容许”、 “玩玩而已” ,只是“无伤大雅的色情玩笑”。她说,因此当AI技术普及时,并没有以法律方式制止,亦变相纵容加害者。
黎补充,大众对于性罪行的不理解,亦会造成二次伤害,“令到受害者不停地去证明自己是受害者, 同时亦都要证明给自己听,其实自己是受害,但那种被伤害的情绪是不需要被质疑的”。
Emily想推动政府修法,规管伪造色情影像行为。
香港法律“应该再行前多半步”?
开设专页后,Emily常常忍不住去看留言,结果越看越气。她会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还会睡不着。
诗慧也察觉到自己情绪“不对劲”,关闭了手机通知。“我又会想:其实可能真是我的问题。”
小光形容“自己好像被人打完一顿,在叫救命了,还要被其他人搧了一巴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