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1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为什么总是妇产科?
这种高风险与高期待叠加的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产科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
《2024年全国医疗损害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年案由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700份二审判决中,妇产科案件98起,占比13.94%,位列第二。
这个数字较2023年略有增长,而在更早年份,妇产科甚至常年位列第一。
妇产科案件数量为98件,占案件总数的13.94%,较2023年的12.64%,略有增长/图源:医法汇
为何妇产科纠纷如此集中且高发?多位产科医生结合亲身经历指出,技术问题并非主因,核心在于沟通困境、期望落差与“健康人”预设带来的认知冲突。
“大医院的产科很少有因为医生操作不当导致的问题,更多是情绪上家属和产妇的不理解。” 曾有十年产科、六年妇科工作经验的前医生张媛告诉南风窗,比如有的产妇本可以顺产,哪怕反复解释,对方也一定要求剖腹产,她觉得自己来医院,花了钱,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
刘青对此也深有感触,她处理了科室不少投诉,“很多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的问题”。
“如果双方都好好说话,那么大家互相之间都能体谅。”刘青说,但总有一方因为情绪、讲话的语气不对,或者沟通、就诊的时间不够而产生冲突。
《亲爱的生命》剧照
其中,既有一些年轻医生因欠缺沟通和专业阅历而没法跟产妇及其家属感同身受,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少数产妇及家属难以理解医生。
刘青举例称,有时当他们需要说服顺产产妇转为剖宫产时,“家属就会说你们是为了挣钱才让我们转剖腹产。好像他们对医生有了一种刻板印象,他遇到一个不好的或者不满意的,就总会觉得所有医生都这样。”
张媛也提到,产妇上手术台之前,风险讲得再到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真正发生在身上风险”分量完全不同。“家属可能会说‘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早知道我们就不做了’,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张媛说。
邵医生经历的或许正是这种不理解中的一例。
刘青说,羊水栓塞概率虽小,但被公认为产科“天花板级”的危急重症,非常凶险。在20余年的从业经历中,刘青曾经历过4例,“抢救难度很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