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1 | 來源: 科普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早上起床設置多個鬧鍾丨圖片來源:作者截圖
這就像在跑步前先熱身壹樣,通過幾個輕度喚醒階段,讓神經系統逐步啟動,而不是直接從冷啟動切換到全功率運行。在部分人群中,貪睡是壹種主觀上“積極調節”的機制,有助於減輕清晨情緒波動與身體不適。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貪睡無害、人人適用。Sundelin 也明確指出:研究樣本為睡眠充足者,且貪睡時間控制在30分鍾以內,若睡眠本身已不足、或貪睡時間過長,可能就無法獲得類似的積極效果。
總結:
貪睡不是簡單的懶惰或自律失敗,它是壹種復雜的睡眠調節行為,背後牽涉到大腦喚醒機制、情緒調節與生理節律的多重互動。從目前研究來看,若你本身睡眠充足、貪睡時間不超過 30 分鍾,適度貪睡未必有害,甚至可能幫助你更平穩地清醒。但若你長期睡眠不足、貪睡頻繁反復,則可能打亂生理節律,反而加劇疲勞與認知低效。
比起糾結要不要再睡伍分鍾,更重要的是你昨晚是否睡得夠好?在壹個缺覺的時代,最好的貪睡策略,其實是讓自己早點睡覺、睡眠充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