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4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舉辦地利瓦迪亞宮。
普京的公開目標不止於烏克蘭。作為壹名想要顛覆現有秩序的修正主義者,他已明確要求北約停止東擴、從1997年後加入國撤軍(這其中包括所有曾受蘇聯占領並在1999年後加入的國家),同時重新談判歐洲的“安全架構”,以承認蘇聯曾經的勢力范圍。若可能,他還希望將美國與歐洲分裂開來,從而削弱甚至摧毀“贰戰”後建立的跨大西洋關系。
1945年2月,英蘇美“叁巨頭”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此時法國和比利時已解放,德國敗局已定。同年7月,德國波茨坦會議重申了將歐洲劃分為西方和蘇聯勢力范圍的安排。
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溫斯頓·丘吉爾當時都疾病纏身、精疲力竭。許多東歐人開始相信,這兩人被約瑟夫·斯大林的承諾所蒙蔽——他承諾蘇聯紅軍占領的國家會舉行自由選舉。
哈佛大學烏克蘭史教授、著有《雅爾塔:和平的代價》(Yalta: The Price of Peace)等書的謝爾蓋·普洛基指出,“雅爾塔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印記,但在東歐,尤其是在波蘭,它成了壹個肮髒的詞,”因為這次會議的壹個核心議題便是重劃波蘭邊界。
川普總統表示,他計劃就烏克蘭領土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土地置換”的談判。
普京定於周伍在阿拉斯加與川普舉行會晤。
普洛基強調,戴高樂當年亦未獲邀參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的戴高樂與今天的歐洲大國,以及當時的波蘭和如今的烏克蘭,在遭遇上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歐洲主要大國也被排除在阿拉斯加峰會之外,按照計劃,它們將在周叁與川普和副總統萬斯舉行視頻會議。
但普洛基說,前後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斯大林雖然是個麻煩,卻是擊敗納粹的關鍵盟友。羅斯福與丘吉爾當時也竭盡所能地“改善紅軍占領區的處境”。
他說,他們並沒有放棄盟軍占領的領土,亦未如斯大林所願就法國政府的組成舉行談判。“所以在蘇聯未控領土上沒有做出真正的讓步。”華盛頓和倫敦都不想擴大戰爭來驅逐蘇聯人,盡管丘吉爾曾下令制定驅逐蘇軍的應急計劃。
專攻烏克蘭與冷戰史的歷史學家蒂莫西·斯奈德認為,阿拉斯加峰會在“道義正當性上遠遜於”雅爾塔會議,因為普京並非斯大林那樣的盟友。“盡管斯大林統治著壹個可怕的體制,並在解放的同時也在實施壓迫,但蘇聯剛在歐洲戰場上承受了大量傷亡,因此在戰爭結束時與他們討論戰後安排是不可避免的。”
但對在多倫多大學蒙克全球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擔任教授的斯奈德來說,阿拉斯加峰會與雅爾塔會議存在壹個關鍵的區別。現在是俄羅斯,而不是納粹德國,正在“發動壹場無端戰爭並犯下諸多暴行”。它“並非終結戰爭的亦敵亦友的伙伴,而是戰爭的發起者”。
由於俄羅斯是參戰方,川普與普京的接觸和談判——拜登政府曾回避此舉——倒也不無道理。但批評者強調烏克蘭同為參戰方,澤連斯基總統理應與會——縱使普京宣稱其不具合法性,並認為烏克蘭是壹個人為拼湊出來的國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