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4 | 来源: 乌鸦校尉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日军工兵
易浚华在山林搜索时遭遇埋伏的日军小队。子弹呼啸而过,他翻身滚入山沟,马上意识到致命威胁不仅来自对岸,更潜伏在身后!他火速下山,一面严令工兵即刻炸桥,一面指挥仅有的几名士兵在江边布防。
炸桥之后,易浚华趁日军被暂时迟滞的间隙,立即调转枪口,集结陆续赶到的部分官兵,一举先歼灭了桥西孩婆山这股潜伏之敌,破除了日军的前后夹击计划。
日方战史以"决死爆破"记载了藤田小队的覆灭,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易营将士的雷霆之威,却忽略了对手只是一名时年28岁的中国少校和他少得可怜的兵力。
美国人绘制的惠通桥之战
至此,危机还远远没有解除。桥虽已炸,但只是拖延之用。日军两个精锐步兵大队及野炮部队蜂拥而至,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强渡怒江。
此时的东岸,仅有易浚华和赶到的那不足两个排的士兵。面对五千日军步炮协同的狂攻,这支以知识青年为骨干的部队展现出罕见的责任担当和惊人的韧性与牺牲精神,以90%的牺牲争取到了关键的6个小时,坚持到了全营赶到。全营官兵又以血肉之躯死守竟日,生生将日军钉死在孩婆山一带,为后续援军争取了至为宝贵的时间。当36师主力赶到时,易浚华营的浴血坚守已成为关键支点。在宋希濂将军指挥下,全师发起总攻。炮火蔽日、白刃相间,三日鏖战,终将渡江日军歼灭。怒江防线由此稳固。
此战后,易浚华获记大功一次,全营受奖一万元,国民政府授陆海空一等奖章,并破格授予象征极高战功的"一等云麾勋章" 。易浚华也将此描述为自己“服务军旅最荣耀一次”。
易浚华这次关键时刻智勇兼具的决定性表现,其实并不意外。他虽年轻,当时却已经是历战之身。
1937年8月淞沪会战,他率尖刀连,身先士卒沿窗户爬上占领制高点。在沿楼外沿翻窗撤退时,手筋被玻璃割断。伤愈归队后,他又参加保卫南京、南封会战、富金山战役。其中富金山一役极为惨烈,所部十天内歼灭日军4000余人,36师上万官兵仅余800,易浚华幸存。1940年3月,他再赴山西晋东南战役。
除了丰富的战场经验,易浚华自身是一名知识型的军官。(今重庆)云阳红狮易氏,是一个耕读传统的家族,“教子以义,书藏万箱”。但这个本应是“读书人”的青年,在山雨欲来的上世纪30年代,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为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生(黄埔八期1930年招生,1933年毕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