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5 | 來源: 電商之家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劉強東 | 字體: 小 中 大
眾所周知,財報是壹個企業的晴雨表,和企業各方面的表現息息相關。
在這壹個季度,除了電商最重要的大促之壹618外,京東還主動出擊,在外賣、酒旅等多個領域展開布局。4月下旬,創始人劉強東不惜親自下場送外賣,之後也多次在公眾面前活躍。
圖源:微博
這壹番大規模的擴張動作,為京東吸引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關注,同時也引發了大量爭議。
有人認為,這是京東在劉強東的率領下重新煥發活力的表現,但也有人質疑京東“到處摻和”“賺錢的樣樣做,又樣樣不精通”等。
京東這些頻繁的動作,到底是出於什麼考量?底氣又在哪裡?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份剛出爐的財報中壹探究竟。
數據顯示,京東最核心的零售業務本季度營收約為3101億元,對該公司整體貢獻達到87%;經營利潤139億元,填補了新業務帶來的虧損。
京東物流的造血能力也繼續提升,上半年的營收已經達到985.3億元,經調整後的淨利潤33.4億元,這意味著京東供應鏈優勢的進壹步提升。
圖源:京東黑板報 京東物流成績
可見,正是核心業務的穩步增長,為京東押注外賣等新業務提供了底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零售業務之所以增長顯著,除了自身在戰略和實力上的提升外,也受到了國補這股東風的影響。
京東是國補的最大受益者,這早就是市場共識。
壹方面,京東的自營體系完善,供應鏈體系和線下運營能力較強,能更快地承接、落實國補;另壹方面,京東在3C數碼、家電等品類上擁有極高的用戶心智,與國補重點覆蓋的品類契合度較高。
但國補不可能永遠存在。如果京東壹直吃老本,當國補的潮水退去,就難免會陷入擱淺的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京東在持續提升核心品類市占率的同時,還決定猛攻外賣等新業務,或許是想在有限的紅利期內,趁著自己最能騰得出手的時候,去拓展新的增量市場。
而且,從京東具體的布局來看,很多看似突然加碼的行業,如外賣、酒旅、醫美、汽車等,都並不是心血來潮的結果,而是“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早有籌謀,目標也指向供應鏈的進壹步深化。這進壹步提高了京東的勝算。
以外賣業務為例,雖然目前虧損較大,但外賣本來就是壹門苦生意,打造壹套可長期運轉的供給履約系統並非易事。就連作為龍頭玩家的美團,財報也曾長期承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