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5 | 来源: 上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乌克兰危机 | 字体: 小 中 大
图3、Gaskar员工个资调查问卷。 (资料来源:“HUR and Volunteers Paralyze the Work of One of the Largest Drone Manufacturers in Russia – Source,” LIGA.net, July 15,2025,)
四、乌克兰摧毁俄军智能资产推翻其无人机优势
由流出的内部员工对话框可以拼凑出此场网攻系从2025年7月9日一早六点至7月10日下午都还尚未恢复,如图4明确指出,“连主系统管理员都表示没东西可以救,根本不知道什么有保存。”表示这起攻击不是仅破坏作业环境,而是连资料备份、原始程序、服务器结构都被“毁灭性抹除”,显示乌克兰此次网攻不只是数据窃取,还使用删除档案、破坏资料或让系统崩溃的Data wiper、Logic bomb等恶意程序。 其中流出的对话截图最具战略意义的句子是:“最可悲的是——所有机器人的最新版都在那里......”,所谓“最新版”可能指无人机的飞控软件、算法模块、通讯协议更新或设计蓝图,若无备份,代表该公司将在未来6-12个月内失去技术领先与量产能力,此为典型“毁灭智能资产攻击”,目的是让敌方失去中长期战场优势。
Gaskar作为俄罗斯军方的无人机供应重镇,其被击瘫代表的不仅是产能暂停,更是产线机密技术外泄,此对俄军无人机研发与部署节奏将造成中长期扰动。 47TB的技术与人事资料不仅可供逆向工程分析,更能用于后续心理战与假信息作。 成功瘫痪无人机工厂、夺取关键数据后的信息优势,让乌克兰不仅掌握俄方产业节点与技术枢纽,还可能在未来战场上部署具针对性的反制装备与电子战手段,显示新的战争模式,并非一定需要通过军事实体对抗,而是渗透并削弱敌方军工技术系统的可信任性与供应稳定性。 对于乌克兰而言,这类行动提供的不只是“延缓敌军战力”的实体利益,而是进一步“制度化”国家级网战行动的模板,使其与常规军事打击同等重要。
※作者曾敏祯为国防安全研究院网络安全与决策推演研究所政策分析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