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6 | 来源: 联合早报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上海市两大机场本周起正式取消搭客大厦入口的人身和行李安全检查,引起网民齐呼“喜大普奔”“举国欢庆”的同时,中国城市公共场所频繁安检是否过度的话题也再掀讨论。
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座国际机场星期二(8月12日)起调整搭客大厦入口查验流程,取消原来的行李X射线安检及人身金属探测环节,仅保留防爆试纸检测,优化旅客出行体验。
此前,在上海两座机场搭乘航班的旅客需经过两次安检,进搭客大厦时安检一次,即在中国民航规章要求的入口防爆检测外,同时对旅客人身和行李进行第一次安检,随后在进入登机口所在的候机区域前再安检一次。 不过中国大部分机场仅有防爆检测和候机前一次安检程序。
上海机场的二次安检措施始于2016年。 浦东机场第二搭客大厦当年6月发生一起人为故意投掷爆炸物事件,造成五人受伤。 当局随后援引中国2015年底通过的《反恐怖主义法》,自2016年8月起在上海两座机场搭客大厦出入口正式实施反恐安全检查,禁止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与管制刀具等进入。
不过“二次安检”自实施以来,一直被不少上海市民诟病。 常居上海的新浪网前副总编、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亚川8月初就曾在微博发文称,《反恐怖主义法》相关条文重点指向的是重大活动举办时的场地安检,而机场搭客大厦门外的安检和候机安检功能重合,对常态化运行的机场来说,“其实根本不具备实性和必要性”。
就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姜春水,也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前夕建议,希望取消上海机场搭客大厦入口的常态化安检。 外界普遍认为,上海机场“二次安检”措施时隔九年后突然取消,和姜春水的此番建议有关。
姜春水认为,这一安检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旅客的不便,降低通行效率和出行体验,此外相关安检设施设备不仅投入大,后续维护更新成本也高,可以用其他替代安保措施达到同等效果的安全防范。
在上海机场搭客大厦入口的安检取消后,不少上海网民纷纷在社媒用“喜大普奔”“举国欢庆”来表达喜悦之情,同时也将目光转向日常通勤的地铁,称“压力给到地铁了”,“我们能见到取消地铁安检的那一天吗?”
中国地铁行业自媒体“闲话轨道”7月曾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很多网民都建议取消地铁安检,毕竟中国以外国家的地铁几乎都没有安检,“国内比国外安全,自然不需要”。
这篇文章还透露,最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地铁公司工作人员也支持取消安检,因为在降本增效的浪潮下,安检这么多人占据了一定的资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