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8 | 來源: 海邊的西塞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此戰之後,美國總統急的直接給英國發了正式的外交照會,警告英國不要再插手美印之間的戰爭,連“基督徒之間的仁慈”都搬出來說事兒了——你在背後支持印第安人搞我也就算了,但讓他們搞的這麼出圈,總不太合適吧?咱鄉裡鄉親、同文同種、壹百年前是壹家的……
當然,警告無效。英國人那裝傻充愣本事……你懂得——支持印第安人?印什麼安啊?印第什麼?什麼地安?
擅長攪屎的英國人繼續拱火,把“抗美援印(第安)”壹直搞到了美國幾乎把印第安人趕盡殺絕才消停。
如果說英美關系不好是帝國與潛在挑戰者之間的常態,那麼法美關系在19世紀中葉的交惡就算是壹場意外了。
美國獨立戰爭以後,美法本來是在大西洋兩岸共同分擔英國戰略壓力的盟友。但這種默契,在1849年拿破侖叁世當政之後被打破了。
拿破侖叁世那放飛自我的詭異外交思路,基本可以用兩句話總結:
第壹,吸取他贰大爺的教訓,抱緊英國人的大腿,甘當世界老贰,絕不跟大哥抬杠。
第贰,在不觸犯第壹條的情況下,全球范圍內,誰出頭我滅誰!
所以英法聯軍在那個年頭成為高頻詞匯。
急於在美洲成就霸業的拿破侖叁世,壓根不顧美國人的門羅主義。抓住壹切機會在美國南方開始搞事情,不僅在南北戰爭中聯合英國壹起支持南方邦聯,還趁著美國無暇南顧的機會,親自下場發動為了法墨戰爭,最終在墨西哥也扶持了壹個“第贰帝國”出來,明擺著要以墨西哥為跳板,在美洲重開“新法蘭西”的霸業。
所以19世紀中期,走到崛起中途的美國,其戰略環境其實是相當惡劣的,什麼“東西隔大洋,南北無強敵”的優勢地緣,在當時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那年頭的美國北有天天“抗美援印”不停攪合的大英,南有鐵了心要緊跟大英、坐穩“第贰把交椅”的法國拿贰皇帝和他扶持的墨贰帝國。美國自己還剛剛才從損失極為慘重的南北戰爭裡爬出來。局面要多惡劣有多惡劣。
英夷與法蠻交,美利堅不絕若線——這樣的苦日子,他們也有過。
這個時候的美國,急需另壹個歐洲強國幫他分擔壹下英法給他的戰略壓力,讓英法把目光重新聚焦向歐洲。
所以看到俄羅斯在克裡米亞戰爭中吃癟,美國人是真有心要拉俄羅斯壹把的,沙俄帝國如果真被徹底打崩了,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有害無利,接下來可能就是英法瓜分美洲了。
但美國人同時又知道,這個忙絕對不能白幫,尤其是面對在外交中將功利主義貫徹到底的俄羅斯人。
歐洲諺語說得好麼:“跟俄羅斯人握手之後,壹定記得數數自己還剩幾根手指頭”,指望這樣壹個國家對你今天幫他壹把的大恩大德“來日再報”是不現實的。
有什麼賬,都跟它現場算清了為好。免得日後恩多反成仇。
可是克裡米亞戰爭之後,已經山窮水盡、幾乎成為“歐洲棄兒”的沙俄,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進行交換呢?
有地啊!俄羅斯最不缺的就是土地,那好,我們就來交易土地好了。
有關向美國出售阿拉斯加的設想,早在1859年克裡米亞戰爭剛剛結束時就由俄方主動提出了。
戰爭帶來的最致命的財政危機,往往不發生在戰爭中,而總是出現在戰敗之後,戰敗後的俄羅斯壹度真的窮瘋了,破天荒的決定違背“雙頭鷹旗升起從哪裡,就決不能落下。”的民族信條,主動提出出賣阿拉斯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