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0 | 来源: 大纪元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深夜八卦 | 字体: 小 中 大
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曾经象征中产家庭“标配”的钢琴教育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清盘”。随着家庭财富缩水,“每个孩子都该学钢琴”的全民信仰一去不复返。从钢琴制造商到一线教师,整个产业链都陷入了寒冬,甚至连高收入家庭也开始对微小的学费差价斤斤计较。
一线教师亲述:学生骤减与“消费降级”
上海博主“海上心声”近日采访了上海“00后”钢琴教师张女士。她亲身经历了这个行业的荣衰。
张女士表示,她从小就学钢琴,从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兼职教钢琴,因为当时正赶上钢琴热,教钢琴行业很火。到目前她已经教授钢琴课9年。平时她只在双休日教课,周一到暑假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教课。
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民众消费降级,张女士有直接的感受。她说,从2024年起,学钢琴的学生一下子就少很多。
她说,她的老板的钢琴行也大缩水。原来有两层楼,现在变成一层楼,另一层楼给别人了。因为课没那么多,学生也变少了,都在流失。
路透社去年曾报道,钢琴教师刘红宇(Liu Hongyu,音译)6年前在北京开办了音乐教室,如今学生人数已减少超过一半,她担心会有更多的学生停课。
2018年状况好时,她的音乐教室有70名学生,并聘请了两位全职教师和两位兼职教师。但在疫情爆发后,需求快速下降并持续低迷,她只好换到了更小、更便宜的地点,现在只有两名兼职教师。她说:“我担心的是,我们现在的30名学生在上完已付费的课程后,是否会继续上课。”
家长们也不愿意预付长期课程的费用,他们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经济安全,也意识到许多学校已经破产。
这种放弃背后是沉重的现实考量。一位业界人士分析,当前“北上广深房价松动,大厂裁员名单越来越长”时,学琴这种“顶级吞金兽”已从家庭的“必要投资”变为“可削减投资”。
从狂热到冰点:钢琴产业的黄金时代终结
在中国钢琴热的时期里,“每个孩子都该学钢琴”成为全民信仰,2010年代,中国曾是全球钢琴产业的绝对中心。《经济学人》统计显示,巅峰时期中国有超过4000万琴童,占全球总数的80%。在井喷式需求的刺激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生产国和消费国。2019年,中国钢琴产业的繁荣达到顶点:年销量突破40万架(美国同期仅3万架),全产业链产值逼近2000亿元。年销量一度突破40万架。
2012年5月30日,具备大陆国资背景的珠江钢琴率先上市,当年产销突破13万架,全球市占率超25%。20天之后,浙江宁波的海伦钢琴也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民营钢琴企业第一股”。
在浙江湖州、湖北宜昌等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钢琴产业集群,带动了数万人就业。仅湖州洛舍镇一地就有钢琴相关企业114家,从业人员约4000人,年产钢琴占大陆全国总产量的七分之一。
井喷的需求释放出巨大的红利,众多的钢琴培训机构在其中赚得盆满钵满,钢琴老师成为当年最滋润的职业之一。
然而,这股热潮在2024年戛然而止。根据统计,当年中国有超过7000家琴行倒闭,钢琴年销量断崖式下跌,相比高峰期直接腰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