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0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居飞对成人安抚奶嘴热潮的兴起表示理解。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口腔是个体与母亲之间的第一道联系,也是人类最初的满足方式。因此,成年人通过口腔冲动的满足来对抗紧张与焦虑的行为,是十分自然与正常的。
居飞指出,实际上,含安抚奶嘴与吸烟、嚼口香糖、含手指这些行为在本质上是类似的,都是个体通过熟悉的口腔冲动来解除紧张与焦虑的方式,尽管这些方式因人而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类行为过于频繁与反常,以致产生了某些病理学表现,那么就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疗。
网络上,有民众对于成人还要使用安抚奶嘴的现象表示不解,也有部分成人安抚奶嘴的受众觉得这一爱好有些难以启齿。居飞认为,这主要涉及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人们对儿童期冲动、儿童期形象可能存在不同理解。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成人身上出现儿童期冲动及儿童期形象等不太能接受。尽管随着时代发展与思想进步,人们的接受度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人对此不太习惯。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文化工业对口腔满足客体的符号化加工有关。同样是缓解压力的方式,最早吸烟行为之所以更被接受,是因为文化工业将其加工为与男子气概相关的行为。而安抚奶嘴因婴幼儿意象强烈,且暂未受到文化工业的加工,所以它在被成人使用时,会出现较大的反差感。
类似的成年人使用玩具现象也在逐渐升温。依据大数跨境发布的《2025解压玩具品类洞察报告》,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55.2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
“我觉得应该尊重每个人选择和购买某种单品的权利,不管是衣服首饰还是奶嘴,符合购买者心意是最重要的。”梁婉珊对澎湃新闻表示。
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口腔问题
魏琳提到,曾经听说儿童长期使用安抚奶嘴会对牙齿健康有影响。成人是否也可能产生相应的牙齿健康问题?
“不建议成人长期使用安抚奶嘴。”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对澎湃新闻表示,安抚奶嘴的开发设计是使一两岁的孩子更安静、更有安全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育是有帮助的,但一般在孩子四五岁时就要停止使用了。在他看来,成人安抚奶嘴热潮的兴起更像是一种商业炒作。
具体而言,徐宝华认为成人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可能会出现前牙咬合错乱,进而导致颞颌关节出现问题。这些口腔问题出现后较难逆转,需要进行矫正。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一些商家以“防磨牙神器”为关键词对成人安抚奶嘴进行宣传。对此,徐宝华表示,成人安抚奶嘴并不能起到科学的防磨牙效果。
他解释,防磨牙在医学上有专门的“磨牙垫”,即在牙齿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塑料垫,使上下牙脱离接触。磨牙垫是个性化定制的,直接取自每位患者牙齿的形态,相当于进行仿生运动。但安抚奶嘴通常直接以不同尺寸售卖,与消费者的牙齿并未做到完全贴合,这种情况下由于咬合力和受力不均可能会导致牙齿健康问题。
监管层面上,徐宝华认为成人安抚奶嘴本身属于日常用品,不在医疗器械用品的监管范围内,但成人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又可能会导致牙齿健康问题。“像擦边球一样,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但这种宣传方式是不对的。”
对于成年人解压,徐宝华推荐更为积极的解压方式。“冥想、做瑜伽、散步、看心理医生,这些都是医学上所推崇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